李思齊將王保保的使者禮貌勸回,並表示他還有事要忙,不能前去支援了。讓他去當炮灰,狗都不幹。

王保保知道李思齊向來不服自己,他被朝廷提拔,王保保從一個普普通通的總兵,變成了與李思齊平起平坐的人物,李思齊不服氣朝廷的這個決定,但是王保保畢竟是察罕帖木兒的兒子,李思齊和察罕帖木兒原本就建立了同一只隊伍,現在不看僧面也看佛面,再不服氣,他的父親也和他共過事,於是一直將這些不服氣壓在心裡。可是明明王保保知道這些,他還遣使前來命令他。

李思齊把使者勸回去已經是他最大的讓步了。不過有一說一,王保保的領兵作戰能力確實比李思齊強上不少,當然將軍可能有其他因素,但是王保保本身素質能力也夠硬。

王保保看李思齊把使者勸了回來,嘆了口氣,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向大都的妥歡帖木兒彙報,讓妥歡帖木兒向李思齊施壓,從而達到讓李思齊進攻的目的。

至正二十三年七月三十日,高棉正式準備發起進攻,幾天的戰爭總動員,讓高棉調集了二十多萬的兵力,這掏空了高棉一半多的年輕年壯人口,此次出征由蘇利耶迭親自指揮,高棉軍隊僅僅用了一天的時間攻破那空童艾,此次戰鬥他們動用了全國上下所有先進武器,從元朝上貢得來的那些老式大炮都已經被拖進了戰場,那空童艾的防守力也不算強,僅僅半天就陷落了。

“將士們,那些中泰人所做的一切我們都要變本加厲還給他們。”蘇利耶迭的話很明顯表達了他們的意思,於是高棉軍隊開始了屠殺和搶劫,並且將那空童艾的城防完全破壞,最後則是直接連軍隊都不駐紮,直接放棄了那空童艾前往下一個城市。

蘇利耶迭攻城非常謹慎,不放過任何一個人離開,防止他們把訊息傳遞到阿育他耶,讓拉瑪鐵菩提有了防備,之後不利於他們的作戰。

至正二十三年七月三十一日,高棉軍隊離開那空童艾,下一步就是攻入阿育他耶,讓拉瑪鐵菩提承認失敗。

高棉昭告國內戰爭總動員,訊息靈通的佔婆人自然是知道,瀾滄也收到了一些訊息,但是瀾滄不敢確認,以為這些都是謠言。蘇利耶迭自戰爭總動員以來,嚴格控制了訊息的傳播,阿育他亞便沒有收到訊息。

不過就算急行軍從那空童艾出發少說也需要五天的時間才能到達阿育他耶,現在怎麼防止訊息洩露成了一個大問題,蘇利耶迭對此直接採取走到哪屠到哪的政策,雖說這確實增加了許多傷亡,但是也很好的避免了訊息洩露,只能說為了勝利,犧牲是必要的,至於為什麼不威脅百姓幫他們保守秘密,死人才不會把秘密說出去不是嗎?

至正二十三年八月一日,何真和陳友諒展開了首次交鋒,雙方在衡州的一處平原進行了首次戰鬥,何真和陳友諒不同,何真首先採取了炮擊敵軍陣地才讓騎兵衝鋒,步兵在其後的戰法。陳友諒不擅長用火器,甚至都不用。之前購買海炮完全是被海炮打怕了才買的。

何真從佔婆購買到的火炮是殺傷力較小的閹割版火炮,雖說炮聲很響,但是最終造成的殺傷力非常優先,冷卻時間也非常長,但是有火器和沒有火器區別特別大的,畢竟有了火炮就有了先發制人的機會。

漢軍在火炮的轟擊下雖說造成了沒多大的傷亡,灰塵散去,他們計程車兵都灰頭土臉的,看上去甚是狼狽,這種武器他們在與元軍作戰時見到過,元軍用的西安銃威力可比這個要大得多,漢軍也不屑於用這些武器,他們認為自己的實力足夠強大。

隨著灰塵散去後,一隊隊騎兵朝著他們衝過來,瞬間在前排計程車兵都被衝散,然後騎兵則是各自為戰,拿著矛在馬上刺傷敵人。隨著時間逐漸流失,騎兵轉頭撤退,預計粵軍的步兵即將抵達戰場,等人多了,騎兵的作戰空間大大的被壓縮,還不如現在撤退出戰場,等合適的機會再次進場。

新一輪戰鬥又開始了,第一輪交鋒以陳友諒死傷四百餘人,何真死傷二十人的結果結束,接下來的陸軍交鋒才是重頭戲。

至正二十三年八月二日,雙方各退一步,都撤出了戰場,雙方都對傷亡進行了統計:漢軍死傷一萬一千一十人,粵軍死傷一萬兩千人。即使雙方存在科技差距,最終雙方的傷亡都差不多,陳友諒的軍隊身經百戰,與元軍有大大小小的衝突,和吳軍和閩地軍隊也交戰過很多次,而何真粵軍除了與當地武裝邵宗愚等多次交戰過外,參與不同地區的戰鬥真的很少,最終產生了漢軍略佔優勢這個結果。

至正二十三年八月三日,梁粵聯軍在永州戰場的戰鬥結束,這場戰鬥讓他們感到驚心動魄,漢軍是抱著寸土不讓的態度和他們打仗,在建昌的時候,這些人就下過軍令狀,即使流進最後一滴血,也要擊退梁軍。

梁粵聯軍對漢軍視死如歸的態度感到大為驚訝,漢軍雖說人數沒有他們多,但是打出了很大的戰鬥力,現在漢軍死傷已經有了三分之一。即使是這樣,漢軍依舊沒有發起進攻,即使他們的敵人梁粵聯軍才有了四分之一的傷亡率,漢軍的戰鬥力已經很強了,梁粵聯軍的傷亡率已經快比漢軍多了。

另一邊,陳友定和漢軍也在僵持著,陳友定在僵持期間又從閩地調來軍隊,同時調集南方各地的地方元軍,預計在至正二十三年八月五日到達。

至正二十三年八月二日,佔婆國內又發行了一期佔報,現在佔報規模不斷擴大,已經由原本的一張變為兩張,價格也還是保持不變,報紙上公佈了目前阿育他亞戰場已經陳漢戰場的情況,並且還採訪馬雅奎玉多將軍對各地局勢做出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