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道教發祥地之一。

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而這位張道陵也就被人尊稱為張天師。

“正一”意為“正以治邪,一以統萬”。

名聲很響亮,不只是在當下,即便是在後世,也是極為有名的地方。

秦羽乘舟而下三千里,終於是在離開長樂縣的第十七天,到達了揚州道都。

此刻已經站在了龍虎山的腳下。

抬頭仰望山巒。

波瀾壯闊的山峰,奇形怪狀的岩石,獨特的丹霞地貌景觀,令人賞心悅目。

秦羽後世作為江西的本土人,也曾來過此處,不過卻並沒有上山一飽眼福。

主要是當時門票太貴,作為學生的秦羽,壓根就付不起門票錢,只能在山下往而興嘆,敗興而歸。

如今再次來到這裡,心中不免有些感嘆。景是當年景,可人卻不是當年人了,兩者之間橫跨的不止是時間,更是整個世界觀。

獨自感嘆一番,秦羽並沒有忘記此行的目的。

沿著上山的臺階,秦羽慢慢的消失在山林中。

秦羽沿路上山,快行至山頂的時候,便到達上清鎮,而正一教的天師府便距離此處不遠。

進入小鎮,剛走沒多遠,秦羽便看見一座龐大的宮殿坐立在前方。

宮殿乃是六扇三開大門,中門正上方懸“嗣漢天師府”直匾一塊,金光奪目,而在前門正中兩根柱子上,掛有黑底金字抱柱對聯,上聯“麒麟殿上神仙客”,下聯“龍虎山中宰相家”。

東側置大鼓一面,名曰:“通報鼓”。

此時日落西山,天師府大門緊閉。

秦羽走到大門前,看著屹立在哪裡的“通報鼓”,沒有猶豫,立刻走上前,用紅布包裹的鼓杵嗎,敲響鼓面。

“咚..咚...咚。”

鼓聲悠揚,響徹四方。

秦羽將鼓杵放下,隨後便站在門口,靜靜等待著人來。

等了約有一盞茶的功夫,硃紅色的大門,緩緩開啟。

一名八九歲的小道童,探出一個腦袋,好奇的看向門外。

在見到有人站在門口時,這才從裡面走出來,左手報右手,拱手作揖,用清脆響亮的童音問道:“請問居士為何鳴鼓。”

“在下秦羽,從泉州而來,鳴鼓乃是不得已而為之,煩請小道士通報,就說在下有急事相告,這是信物,煩請小道童拿去通報。”

秦羽說完,便從懷中將那妖道的玉佩拿了出來,遞給身前的小道童。

小道童仔細的打量了兩眼,見此人容貌清雅,談吐不凡,並且身著儒袍,似乎並不是普通的百姓。

在獨自沉默了一會兒,這才接過玉佩,隨後說道:“還請居士在此等候一下。”

秦羽聞言,也是急忙作揖感謝。

大約過了一刻鐘的時間,大門再次開啟。

不過,這一次開門就不是之前見過的小道童了,而是一位三十多歲的中年道長,而此人的手中,正拿著之前秦羽讓那小道童拿進去的玉佩。

這中年道士面容嚴峻,在看到門外的秦羽時,並沒有客套,而是沉聲問道:“這塊玉佩,敢問秦居士從何而來的。”

“泉州,長樂縣。”

“持此玉佩的人,如今在何處!”

“已經身故,不過......”

“不過什麼。”

秦羽不言,反而看著這位道長,開口說道:“還請見諒,這件事情,在下想要當面告知貴教掌教。”

中年道士見此,沉吟了片刻,這才說道:“既然如此,那便隨貧道進來吧。”

秦羽也不客氣,作揖行禮之後,便跟著此人走進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