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生對於大乾朝的科舉考試有過進行過分析。

和華夏古代的差不多,不過仍舊有差異。

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其中縣,府,院三試考過是取得秀才功名。

在李懷生的記憶中前身也是位讀書比較厲害的。

很早之前縣,府,院三試直接是一把過,並且都取得第二或者第三名次。

可以說是相當的不錯,當時可是遠近聞名的小神童。

前身能一次過並不代表其他人能一次過。

有些考了很長時間的讀書人都沒能考過這三級。

他們中的人有可能年紀都有五六十歲了都沒過。

往往這樣的讀書人都被稱為“童生。”

接下來就是鄉試,三年才會舉行一次,基本都是秋季舉行,也被常常稱為“秋闈”。

而舉辦的地方都是省城,也在都城洛京舉行。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大乾的地方州縣劃分為三級。

縣,州,道。

總共分為二十四道,清水縣就在河西道,且河西道省城為昆城。

太和城則是河東道的省城。

前身參加了三次鄉試都失敗了,六年的時間被浪費。

真的是很可惜,明明是個小神童,最後硬是考成老秀才。

最終泯然於眾人。

李懷生接過身體時已然是二十五歲了。

這次要是鄉試還不過,就奔三十了。

他是真的等不起了!

過了鄉試成為舉人,就相當於有了官身。

一般的舉人最次的也是個縣令。

就可以這樣說只要拿到了舉人功名,就一定程度上可以和縣令平輩論交。

像范進沒中舉之前,縣太爺連他是誰都不知道。

可范進中了舉之後十里八鄉的人,有關係沒關係的都過來巴結。

就連縣令也不列外。

因為他中舉以後就相當於進入了“士”這個群體的門檻。

而且是新舉人,這樣就會造成這樣個問題。

縣令一般都是沒辦法繼續往上爬的舉人才去當,這輩子也就那樣了。

可新舉人就不一樣了,他有著晉升的空間。

誰敢說他在會試和殿試中就一定會失敗。

所以縣令要去巴結他,這就是政治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