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歷史謎團(第1/2頁)
章節報錯
我叫陸雲山,生於大明洪武十五年,對於現代人來說我是大明朝的一名禁軍士兵,對於天月大陸來說我是一位外界的穿越者。
今天是2022年八月二十號,距離我回到地球已經過去了二十年,這二十年來我四處收集天材地寶,總算勉強恢復了一些傷勢。
看著指尖緩緩聚集起來的‘真氣’,我激動萬分,終於有把握再次回到那個名為‘天月大陸’的世界去做一些事情了,不知道朱允炆是否還活著?。
回到地球的這二十年來。除了收集恢復身體所需的天材地寶,我也學會了這個時代的文化習俗和溝通方式,下面我將結合這個時代的語言習俗來講述當年發生的一些事情。
公元1402年六月,朱棣率領大軍入主京城,只當了四年皇帝的朱允炆就此丟了江山。
但是相比於江山而言,大家似乎更關注朱允炆之後的去向,這是一個縈繞了世人幾百年的謎團,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解答當年破城以後朱允炆正真的去向。
歷史上記載的是當時皇宮發生了一場大火,隨後建文帝便不知所蹤,也有野史記載他在某某地方出家當和尚,這些都是毫無實據的揣測。
實際上在朱棣進入京城的三天前的深夜,也就是1402年六月初十,包括我在內一共十五名禁軍士兵在禁軍統領楊軍的帶領下,連夜護送建文帝從皇宮的密道逃出,之後順著長江坐船到了今天的上海,再換乘早已準備好的一艘龐大海船,直奔一處神秘未知的地方駛去。
當時的我只不過是一個剛加入皇城禁軍不到兩年的新兵,地位不高,知道的並不多,如今我所說的都是經過後來的瞭解複述而已。
當時,海船行駛的路線是按照一張古老的地圖進行的,後來我也看過這張海圖,上面沒有名字,只有一些標註了紅點的路線,而且每個紅點都用天干地支進行了額外標註。
另外禁軍統領楊軍手裡還有一份略小的黃色帛書,書上曰:
“父母不嫌子女丑,寅吃卯糧大廈傾。”
“大夢囈語午時後,未時飲酒仍作歡。”
“遇事不驚申堂木,巳戌顛倒方至亥。”
“天生萬物龍為首,破盡陰陽辰方現。”
雖然這兩樣東西如今都在我的手裡,但是這八句沒有署名,且毫無邏輯的詩詞我依舊看不懂其中意思,只感覺雜亂無章又似乎亂中有序,一直到現在都是一頭霧水,只知道這裡邊蘊含著一個驚天的秘密——通往異界的鑰匙。
後來也是透過朱允炆的口述講解,才知道真正的航行規律。至於它的來源,朱允炆曾經告訴我是太祖皇帝從劉伯溫家裡取來的,至於這原本是不是劉伯溫本人的傑作就不得而知了。
路上的行程即枯燥又乏味,漫長難熬。國破家亡的朱允炆大部分時間幾乎都在船上的‘寢宮’中度過,很少露面,偶有機會看到他出來透氣,我也只是遠遠的護衛看守,不得近身。
那時候的朱允炆就像是一個輸的傾家蕩產的賭徒,頹廢、懊悔、自責、難過、悲傷還有絕望等等,幾乎所有的負面情緒都在他身上有所體現。
他輸掉了江山,從富有四海到一無所有,天下之大卻再也沒有他的立足之地,心情之複雜可想而知。
最開始我以為我們此行的目的是南洋的某個小國家,直到船隻航行了近半年之久依舊沒有停下來的跡象,我才有些慌了神,當然不僅是我,當時同為禁軍的同事們心裡都起了疑慮。
楊軍是個很敏銳的人,或者說他對這一切早就有了應對。
某一天的清晨,海面泛起淡淡的白霧,海船停下修整,大家正準備放鬆一下,楊軍突然在甲板上召集了所有人,當然朱允炆除外。
大夥心底都有預感,應該是要給大家一個交代了。
楊軍是一個身材魁梧的山西人,一身三十年功力的金鐘罩鐵布衫橫練功夫更是讓他的形象顯得無比硬漢。
看著眼前的軍士們竊竊私語,楊軍輕咳兩聲打破沉默,說道:“兄弟們,我知道大家現在都有疑問,我楊軍是個直人,不會彎彎繞,我就直說了。”
聞言,眾人立即停止了交流,噤聲不語,目光集中在楊軍身上。
“我們這次遠航的目的,不是任何國家,我們是要去一個新的世界,在那裡輔佐主子重新建立新的大明王朝。”說完,他有意停下來觀察大家的反應。
只不過現場的反應和他想象的激動嘈雜不大一樣,反而安靜的落針可聞。
楊軍疑惑的皺了皺眉粗獷的眉毛,大聲說道:“你們現在有什麼疑問可以提出來,我定知無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