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羅網初現(第1/3頁)
章節報錯
正所謂三更燈火五更雞,天剛矇矇亮,在婢子芍藥的服侍下,呂念便起身梳洗,準備早課。
曹秋道見其勤勉,除了每日午後的練劍外,特傳授其一套內功心法,特意叮囑家丁按其所寫藥方為其配好每日的藥膳,且每天打坐後皆要藥浴淨身,輔以丹藥食用,內外皆練。
以此心法作為呂念築基之用,要其每日早晚各花一個時辰打坐調息,將內息凝于丹田之中,隨後在一點點的煉化,使得其內力越發精純,坌實內基。
他自第一次運轉心法時,只覺體內熱流滾動,在丹田處形成一股股暖流凝聚于丹田之上,而後隨著他的引導慢慢向著四肢百骸擴散,漸漸的遍佈全身。
那熱流在遊走到紫府時,卻又如同清水流入河中,緩緩消失無蹤。
瞬時渾身輕鬆,好似渾身被清泉澆灌過一般。
為解內功經脈內景之法,呂念還特意找其父尋來《素問》、《靈樞》兩卷醫書學習醫理。
在他看來,內力初自丹田入會陰、長強兩穴,這二者各分屬任督二脈。
其後任脈沿曲骨、關元、氣海、神闕、下脘、中脘、巨闕、中庭、玉堂、華蓋、天突一路直上會於百會穴。
督脈自腰俞、陽關、命門、懸樞諸穴,一路沿著脊椎上升,走的都是背上督任各個要穴,然後是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臺、神道、身柱、陶道、大椎、瘂門、風府、腦戶、強間、後頂、而至頂門的百會穴。
二者於百會穴交匯後,周天精氣神凝於紫府,反哺周身奇經八脈、十二正經。
正如書中所言上古天真,修煉內功後,本就神識敏銳的他,五感更是愈發靈敏。
能聞遠近之聲,視物如鏡,觀察細微,耳聰目明,七竅通達,可見六識。
做完早課,藥浴完畢,已經到了巳時,來到學閣,早有授課的夫子等候,呂念先是行禮問安,而後坐到案几前,開始聽夫子講授今日教學的內容。
閒暇時,其父呂夷簡不時會親自教他習文,六藝經傳。
且諸如易,術數,上古秘文《陰符書》、《河圖》、《洛書》、《倉頡書》、《夏禹書》、蝌蚪篆皆要修習。
如今天下七國相爭,諸國林立,其文字也是各成一系,各有春秋。
諸國文字雖同出一源,但數百年間,因各國間不曾建立一個統一標準,書寫習慣不同,李儒有的人寫字多一筆,有的少一筆,最終使各國文字顯得雜亂無章,互不相通。
對於呂念,其父呂夷簡卻是要求其七國文字皆通,七國官話皆會。
顯然是將他自身的標準放在了他頭上,再加上先前所言古秘,其學業不可謂不重。
好在呂念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兼之其悟性亦是不凡,學起來倒也不是很費勁,只不過有些繁瑣罷了。
在他看來,諸國文字大致可分為五大派系:齊系、燕系、晉系、楚系,秦周系。
或許是因周平王東遷,導致西周故地逐漸歸秦國所有,讓秦國和東周皆繼承了西周的文字型系。
呂唸經常能舉一反三,其父對於這個早慧的兒子甚是滿意,對他也是越加嚴格。
呂念早課結束後,回到屋內,整理了一下儀容,準備前去拜訪信陵君。
他對二人頗有好感。
為十數日前在落日峰之事代其師賠個不是。
來到信陵君寓所,下人通報後,立時就有人領著他向內院走去。
不成想,信陵君與紀嫣然已前來相迎。
“念,你若不來尋我,我都想去拜訪貴府。”信陵君一臉笑意道。
“信陵君高抬我了,只是日前有俗務不曾脫身,今日一有空閒,便來拜訪信陵君。”呂念謙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