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改臺詞和加臺詞(第1/2頁)
章節報錯
楊希自然看到了張俊和蘇瑾橙,一個在中場休息,一個在和另一個成熟又知性的女人聊天。
這讓楊希嗤之以鼻,等自己紅了以後,中場休息的時候一定是在對臺本。
而且是正大光明的對臺本,而不是在酒店、在床上、深入交流後再對。
張太平導演說了半個小時就是半個小時,即便是張俊和蘇瑾橙這樣的大牌明星,在張太平的面前也沒有多大的話語權。
這完全得益於張太平導演在娛樂圈的地位,算是五代導演裡面最出色的存在之一。
而所謂的五代導演,是指八十年代從BJ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他們的作品特點是主觀性、象徵性、寓意性十分強烈,代表人物就有張太平。
這批導演在少年時代捲入了中國社會大動盪的漩渦中,有的下過鄉,有的當過兵,經受了10年浩劫的磨難。
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他們接受專業訓練,帶著創新的激情走上影壇,他們對新的思想、新的藝術手法特別敏銳,力圖在每一部影片中尋找新的角度。
他們強烈渴望透過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歷史和民族心理的結構,因此在選材、敘事、塑造人物、鏡頭語言、畫面處理等方面,都力求標新立異。
第五代導演在90年代獲得了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即金獅獎、金熊獎、金棕櫚獎,曾4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所以在娛樂圈,即便是資本在他們面前,也沒有辦法去要求他們做些什麼。
但張太平這個導演和其他導演不太一樣,他由最開始的大熒幕轉戰到了小銀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當然,主要是當時大熒幕全部被香江的電影所佔據,張太平有心改變卻無力迴天,於是便轉戰了電視劇。
最開始是改編金庸先生的作品,《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和《神鵰俠侶》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近幾年走的便是清宮戲的路子,還不止拍攝了一部清宮戲,已經有五六部了。
評分高的有八點幾分的,評分低的有五點幾分的。
可不管怎麼說,張和平確實是五代導演裡面,唯一一個在電視劇方面大放異彩的導演。
而大熒幕,好像張和平已經不打算回去了。
也確實沒辦法,現在六代導演的崛起,動不動就是十幾億,幾十億的票房,讓四代導演很尷尬!
因為他們所有電影加起來的票房,可能都沒有人家一部電影的票房高。
但是怎麼說呢,也許是時代的侷限性,也許是現在的觀眾審美的改變,使得很多人覺得五代導演的名氣要大於他們的實力。
張和平坐在了監視器前面,說了一句工作,全劇組便開始運轉起來。
其實像他這樣的導演,除了脾氣臭了一點,其他的都還好。
畢竟在一個劇組,要是導演的話都不管用了,那麼是很可怕的。
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的群演,喜歡到大劇組的原因。
大劇組,資本伸手進來的程度會很小。
張和平看了一眼身旁的副導演,問道:“人找到了嗎?”
黃志忠立馬回答道:“導演放心,人已經找好了。沒有人比他更會演太監了。”
張和平深深的看了一眼黃志忠,黃志忠做自己的副手已經有十幾年了。
以他的資歷和實力是可以出去單獨做的,如今還跟在自己的身邊,張和平自然知道不是因為兩人的情分,是因為黃志忠的積累還不夠。
但最近他在劇組的一些事情,確實自己也知道。
說也不好說,不說又影響劇組。
張和平雖然脾氣暴,可又不是蠢。
有些事情,知道了只能夠當不知道。
大多數劇組都這樣,自己也沒有必要搞個清流出來,沒有那個必要。
黃志忠被張和平這麼一看,心裡有些發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