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郁灌湯包(第1/2頁)
章節報錯
作為同坐在席間的觀眾,餘簡對著那起酥的太陽餅也是充滿好奇。一輪炎日竟然能端端正正佇立在圓餅的正中間,又整整齊齊地並排並地放了七隻。
餘簡抿住嘴唇,有些想發笑,真的好像……
「七個太陽?后羿射日??」黃暖不愧為三姐妹中的嘴替代表,晃著還沒完全清醒的腦袋,渾渾噩噩地說。
陳心怡一把捂住她的嘴,在隔壁武珏憤然的目光中露出了略微抱歉的笑容:「別跟她一般見識。」
只不過自己看向大螢幕裡頭裝著的七枚橙黃的圓餅,也有些忍不住的笑意。
「你們可別小瞧!等會比賽結束給你們嚐嚐,你們就知道,什麼叫做人間美味!保證你們吃完後其他的糕點碰都不想碰!」武珏侃侃而談。
陳心怡敷衍地點頭:「哦哦哦。」
酥餅嘛,她又不是沒吃過,阿簡平時都做過很多種不同的酥餅,不就是外表脆一點,餡料不同一點,能泛出什麼花樣來?
她比較中意的是白大師傅隔壁廣陵大師傅做的灌湯包。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廣陵人對於生活,沒有太大的功利心,倒是更追求一種舒適愜意之感。清晨起得早,走到茶樓要上一碗清茶,吃上一籠灌湯包,啜著濃濃的湯汁,嚼著醇香的肉餡。這便是廣陵人閒適的早茶文化。
大師傅姓李,單名一個超字,別看只有三十來歲的模樣,可已經是廣陵茶樓的白案總廚,掌管著手底下二十幾名白案師傅。
廣陵茶樓的招牌代表,便是這一籠一籠的巨型灌湯包。
皮子做得薄,手勁是關鍵。李師傅揉麵是有特殊的技巧的,揉一會,餳一會,再揉一會,再餳一會。餳面的過程中,用不鏽鋼的盆扣住,讓麵粉在相對真空的環境中,發酵到最柔和的狀態。
等到麵糰表面泛出瑩瑩的玉色光澤,把它搓成長條,捏出等量的小劑子。
李師傅的手,就好像是最精準的計量器,捏出的小劑子個個一般大小,個頭和重量都完全一致的10g。
不相信?
曾經也有小徒弟質疑過他,但拿來廚房小稱那麼一稱,果然不多不少,正正好好的數字十。這下,後廚裡頭,再也沒人質疑過李師傅。
餘簡目不轉睛地看著李師傅的動作。她也曾做過蟹黃湯包,但總覺得但凡皮子再擀大一點點,在蒸制的過程中就要破裂。可這廣陵師傅做的麵皮,已經超出她所做的範疇。
小劑子放在案板上撒上乾麵粉,讓表面乾燥一會兒。李師傅開始做餡料,先把肉凍剁碎,直到變成晶瑩的顆粒狀大小。蔥姜水少量多次地加入到剁成肉泥的豬前腿肉中,順著一個方向快速攪拌,等到蔥姜水被肉泥完全吸收,再倒入調味料,繼續攪拌至發黏上勁。最後一步,便是加入李師傅秘製的料油——用著花生熬炸,又加入了花椒和香料,一點點的辣,得到的卻是無盡的香氣。
用油給肉泥封好層,再拌入肉凍粒和香芹沫,接著便是擀皮子的工作了。
這個功夫李師傅練了二十多年,十幾歲的時候就在後廚擀皮子,最早做的是陽春麵,絲細而不斷,彈而爽口。後來,便開始做這灌湯包的麵皮。
劑子先按扁,從中心到四周,邊緣逐漸變薄,中心留有一定的厚度,這是湯包透而不破的秘訣,一個「度」字,非時間的積累所不能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