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偷心面(四)(第1/2頁)
章節報錯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是孔子所倡導的中原飲食風格,粵菜便是傳承於此,做法複雜、精細。
粵菜囊括範圍廣,除了廣府菜本身以外,還包含了潮州菜和東江菜,可謂是集多家所長的地道中原菜。
海城酒樓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末廣府就享富盛名,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店。
陳阿春在來魔都之前,特意開了家族祠堂,拜過了陳氏各位老祖宗,就想著能在這次選拔賽上拔得頭籌。
他如今已經快要七十歲了,雖然身體還算硬朗,但老頭子的這輩子還有一個未了的心願,那就是想要站在世界的舞臺上向人們展示粵菜的魅力。
粵菜採料複雜,用料廣博雜奇,蛇蟲鼠蟻、飛禽走獸、山珍海味無所不有,但說到做個麵食,倒還真的是為難了這位老廚師。
思來想去,陳阿春還是決定自己親自上場,但做的卻只是一味普通的豉油皇炒麵。
六七十年代的廣府,滿大街的粥鋪和油條店,偶爾夾著一座茶樓,裡頭人頭攢動,端著茶碗帶著鄉音,好不熱鬧。
就在這種時候,豉油皇炒麵悄悄地出現了,先是在粥鋪,慢慢地蔓延到了油條店,後來的某一天,廣府裡所有的茶樓也上了這麼一道早茶點。
陳阿春出師的第一道菜,就是豉油皇炒麵。
芽菜和韭黃洗淨瀝水,翻炒均勻,再加入細細的雞蛋麵,澆上陳阿春秘製豉油,鍋底大火熊熊,火苗一瞬間竄出,就見陳師傅一手執鏟,一手端鍋,手腕同時動起來,鍋子飛速地顛起,鍋鏟快速地抖動。
出鍋的豉油皇炒麵幹香四溢,走近了就能聞到一股濃郁的火氣。
柳老在底下情不自禁地拍起手,大喝一聲:「好手藝!」
好吃的豉油皇炒麵,一道功夫在豉油的調配裡,一道功夫在面的炒制裡。
等到陳阿春大廚的豉油皇炒麵上桌,柳程高又讚歎了一句:「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陳大廚的炒麵功夫還是一如既往。」早年間他曾在廣府吃過一回陳阿春做的炒麵,只覺得那是他吃過的最好吃的豉油皇炒麵,沒有之一。
再看現在的這一小盤,不論是從香味還是色澤,比之前吃過的尤甚。
他顫顫巍巍地撩起麵條抖了抖,每根麵條都顏色均勻,麵條略幹,口感更是香脆,麵條散發著香濃的豉油味,濃而不鹹,帶著絲絲的甜味,而其中的芽菜爽口,韭黃又清脆,吃起來真是絕配。
他喝了口清茶,對著鏡頭緩緩地說道:「別看這盤炒麵沒什麼特別的,但吃起來絕對跟外頭賣的不一樣。陳大廚的豉油汁,是有秘方的!」
的確,豉油皇炒麵在廣府大街小巷是最最普通的吃食,但每一位師傅在調製豉油汁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習慣,有的喜甜、有的好鹹,但像陳阿春這樣,味道達到百分之百完美比例的幾乎就是萬里挑一。
「這一票,我投給海城酒樓!」柳程高率先翻開了點下了投票機。關山月和史家傳也緊跟著投了自己的一票。
三位重量級評委做出了一致的選擇,讓場上的陳阿春驚喜不已,撇開大眾評審不說,此刻他就已經手握六十分,已經是半隻腳跨進了下一輪的比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