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第一節課(第1/2頁)
章節報錯
“我就是個雲遊的閒人,讀了點書,平時也認識幾個字。
在給大家講課之前我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吧。
大家都認不認識一個叫倉頡的人。”
大家一聽這個人都是一臉的懵逼,這人是誰,聽都沒有聽過。
“這人誰呀,你有聽過嗎?”
“沒呀!這個叫倉頡的人是誰啊。”
“沒聽說過。”
看著底下懵逼的人,賀夫子也不生氣,繼續講。
“倉頡這個人是上古傳說中的人物,他是三皇五帝黃帝手下的一個官。黃帝讓他去管理牲口食物這些東西。但是當時上古時期文字還沒有普及,沒辦法記錄,管理起來就相當的麻煩。這個時候要怎麼辦才能記錄這些東西呢?請大家想一想。”
底下的人低著腦袋就開始想,想了半天都沒有想出來,臉還憋的通紅。
終於有人說:“可以數數呀!這樣不就好了嘛。”
旁邊的女人推了他一下說:“你剛才沒聽夫子說那個時候文字還沒有普及,數啥數,咋數。”
那男人才想到賀夫子剛才說的話,低著頭說:“是呀!那這可怎麼辦呢?”
賀夫子哈哈笑了幾聲說:“這位小娘子說的沒錯,文字沒普及,不能記錄。但是你旁邊的兒郎積極思考,勇敢提出自己的意見,這對於學習來說是一件值得表揚的事。”
那男人聽夫子表揚他了就嘿嘿直笑跟個憨子一樣。
那個小娘子大膽的跟夫子介紹說:“夫子,這是我家男人叫寧竹子,他出生的那天正好竹子長成,就叫這個名字了。”
寧竹子聽媳婦說自己名字的事,紅著臉不好意思。
“哈哈,好,竹子好,竹子有寧折不彎,堅韌不拔的品質。”
聽夫子的誇獎,寧竹子摸著頭嘿嘿笑。
“好了,咱們繼續講倉頡的故事。倉頡經過日思夜想,終於想出像打繩結這一類計數方法。一隻動物就打一個結,五隻就打五個結,一千隻就打一千個結。”
眾人一聽一千個動物要打一千個結,一臉的不可思議,這要打多長時間呢!
“這倉頡想的注意也不咋的呀!這要是一個動物打一個結,那我要是動物多了,那要一直打結,那要打到什麼時候。”
“就是就是,還有啊,動物那麼多,他怎麼知道他打的結代表哪個動物,這不是還要分嘛,這個辦法不好不好。”
賀夫子繼續繪聲繪色的講:“這位兄臺說得對,倉頡也想到了這件事,於是他又開始頭疼了,這可怎麼辦呢?
於是有一天他在回家的路上,看見前方有三個人在那裡吵吵鬧鬧的,倉頡就過去問他們為什麼吵架。
那三個人跟倉頡說他們是獵戶,正在說這三條路上獵物的事,左邊的獵戶說左邊的路有鹿,中間的獵戶說中間的路有老虎,右邊的獵戶說右邊的路有野豬。
聽了這三個人的話,倉頡就很好奇,為什麼他們知道每條路上的獵物呢?
問了獵戶才知道,原來他們是根據每條路上動物的腳印來判斷獵物的,倉頡由此受到了啟發,於是就畫了一些東西來代表事物。
羊是一個畫法,牛是一個畫法,日,月,山,海,樹,天,地等等都有它們的畫法,這些符號在各個部落裡推廣開來,大家都開始使用這些符號,這就是初代文字的由來。
慢慢的,後人們又開始根據這些文字演變出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
村民們聽到倉頡的故事都感覺這個人好厲害啊,原來那些讀書人認得字都是他發明的。
“那麼我今天來教大家一個字口,就是咱們說話的嘴。”
賀夫子從自己的書箱裡拿出紙筆,在紙上寫了一個象形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