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第1/2頁)
章節報錯
拔掉梁師都這個釘子,固然使得河套地區納入大唐版圖,將幽並和隴右之地、河西走廊連成一片。
不過,同時也讓大唐和東突厥進入全線接觸的狀態。
雖然東突厥內部出現問題,又遭了天災,但底子尚在,實力仍不容小覷。
更何況遊牧部落精擅騎射,不拘泥於一城一地,就算落敗,也可以遠遁千里。
想要在漠北這種複雜陌生的地形中殲滅他們,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剿而不滅,等到他們蟄伏一段時間,重整旗鼓,又會大舉入侵。
所以,在李麗質等人看來,羅太歲認為東突厥只需兩年就將滅亡,未免也太過盲目樂觀了。
不過話說回來……
如果換一個人來丟擲這番言論,他們一定會狠狠的嘲笑對方。
羅太歲就不一樣了。
他一向先知先覺,絕非無的放矢之人。
記得數月之前,羅太歲就曾有言,說東突厥還有兩三年就會把自己給玩死,並且列舉了種種理由。
同時他還判斷出朝廷暫時不會對突厥用兵,而是趁其自顧不暇的時候先把梁師都滅掉,收回河套地區。
如今梁師都已成刀下亡魂,河套地區也已收回。
照這樣下去,搞不好……
東突厥真的會在兩年之內滅亡。
“既如此,羅大頭,你到底有何滅東突厥之策?”李麗質倒想聽聽他會說出怎樣一番話來。
“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羅太歲緩緩說出這十個字。
李麗質微微一怔。
這兩句話並不陌生,正是她外祖父長孫晟所言。
前朝開國皇帝楊堅,採用她外祖父長孫晟的“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策略,分化離間突厥各部,或用和親的手段拉籠一部,或出兵攻其一部,使其相互猜忌,相互攻殺,極大削弱了突厥的實力。
此為隋朝北境安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大唐開國之後,也沿用了這一策略,拉攏西突厥對付東突厥。
“然則,如今西突厥陷入內亂,自顧不暇,不可再用來制約東突厥,我大唐又當如何?”李麗質提出了這個問題。
“我也聽說西突厥因為內亂,兩個可汗都遣使請求和親,但都被陛下打發走了。”裴行儉的“小道訊息”也是相當犀利。
羅太歲不慌不忙的道:“是不是還敦促各方保持克制,用對話的方式解決矛盾和糾紛?”
裴行儉一愣。
雖然話不是這麼說的,但大致意思都差不多。
於是他點了點頭。
“吶,這就是一種外交辭令。”羅太歲笑道:“一個分裂的汗國符合大唐利益,所以當今天子表面做出化解干戈的架勢,實則兩不相幫,任其相互攻伐,彼此內耗。
此謂之以夷制夷。”
“原來如此。”裴行儉點點頭。
羅太歲又對李麗質道:“如你所說,既然西突厥不堪所用,朝廷大可以培植其他的勢力。”
李麗質搖頭道:“西突厥分裂,整個漠北短時期內恐怕不會再出現一個能和東突厥相抗衡的勢力。”
“未必。”羅太歲不以為然,“據我所知,鐵勒諸部中薛延陀的實力並不弱,其俟斤(首領)夷男,也頗得人心。
若我所料不差,薛延陀的崛起不會太遠。”
“薛延陀?”李麗質和裴行儉雖然聽說過這個部族名字,但印象著實不深。
“對,薛延陀。”羅太歲見他們對薛延陀似乎不太瞭解,於是解釋道:“薛延陀乃鐵勒諸部中戰鬥力最強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