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詳談之後,羅太歲終於讓老九明白“品酒師”的斂財手法。

事實上,一個頂尖的品酒師不僅僅侷限於能掙多少銀子,至關重要的是成為“味蕾獨裁者”,從專業的角度發掘酒的價值,使人趨之若鶩。

作為穿越者,羅太歲心知在幾代帝王的治理下,大唐王朝的國力將不斷得到提升,百業繁盛,飲酒政令也會進一步開放。

無數文豪應運而生。

詩、詩人與酒融匯在一起,形成這個時代最令人矚目的詩酒文化。

例如後面出現的“飲中八仙歌”。

所謂飲中八仙,即賀知章、汝陽王李璡、李適之、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焦遂八人。

其中除了焦遂,其餘七人均為當世之名士顯貴,嗜酒、豪放、曠達……是他們共同的特徵。

那麼問題來了,焦遂區區一介布衣,在朝堂和文壇均無建樹,能躋身於飲中八仙到底有何依仗?

杜甫《飲中八仙歌》中有言: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除此之外,歷史上對此人的生平逸事再沒有正式的記載。

倒是在晚唐袁郊著錄的傳奇故事《甘澤謠》中,焦遂被刻畫成一個熟知鬼神之人……

其實在羅太歲看來,焦遂是否懂風水、知鬼神並不重要。

既然是“飲”中八仙,其才能應該與酒有關。

不僅嗜酒、海量,而且得懂酒。

焦遂想必是此中高手,深諳酒道,就相當於這個時代的品酒師,故而得一眾名士顯貴另眼相看,共聚一堂,把酒言歡。

有此“後”例,羅太歲覺得值得老九借鑑一下。

“照你的意思來說……”老九一邊沉吟一邊道:“這品酒師不僅擅飲,而且須懂得品酒,更重要的是熟知各種釀酒的門道……

一旦建立起足夠的名望,釀坊和酒肆就會紛紛登門拜訪,奉上美酒以求辨別優劣……”

羅太歲點頭補充道:“你還可以將酒分門別類,再設個三六九等。釀坊和酒肆只要對自己的酒有信心,自會找你品鑑。

如此借你之口將自家美酒的聲名傳揚出去,還能賣個好價錢,何樂而不為?”

“這個想法倒是挺別緻的。”老九沒有展開眉頭,正思索著其中的可行性,“然則……想憑喝酒喝出個名堂來,恐怕不易啊!”

他老九闖蕩多年,也只是小有名氣,一旦無所作為,泯然眾人矣。

看看現在,別說江湖上,就是在不良人中,隨著“八雅”紛紛退隱,他的存在感也是幾近於無。

“目前打響名氣的方法主要還是結交名士顯貴。”羅太歲適時頭腦風暴了一下,“我聽聞‘斗酒學士’王績,可飲酒五斗而不醉。但凡有人以酒相邀,無論貴賤,皆欣然往之。

你何不試試?”

王績,隋末大儒王通之弟,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是其侄孫。

此人歷經隋唐兩代,三仕三隱,都與“酒”有著莫大的關聯,可謂嗜酒如命。

王績一生最大的成就,在於詩歌,被譽為“扭轉齊梁餘風,重拾魏晉風骨”,是後世公認的五言律詩奠基者。

“你說的可是王待詔?”老九似乎也有耳聞。

“正是此人。”羅太歲點頭。

武德年間,朝廷徵召前朝官員,王績遂以原職待詔門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