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弼馬溫(第1/2頁)
章節報錯
馬周在百騎位於西內苑的駐所見到李麗質的時候,她剛練習了幾輪騎射回來,一身勁服,金冠束髮,英姿颯爽,看得馬周動容不已。
然而這種動容並沒能持續多久。
只聽得李麗質淡然自若的說道:“你懂識馬、飼馬嗎?”
馬周正在施禮,聞言一愣:“公主何意?”
李麗質道:“與諸衛不同,百騎精於騎射,良馬乃不可或缺之物,你若在我百騎軍中任職,自然有必要知曉一二。”
這是把我當成養馬的下人了?我是姓馬,但不代表就一定要去養馬!
馬周為之氣結,道:“本人胸藏安國興邦之策,養馬區區小事,又何足道哉?”
果然很狂。
李麗質淡淡一笑道:“莫非你以為養馬不是興國安邦之事?”
馬周原本還不以為意,但略作思索之後,立即肅容道:“夫行天莫如龍,行地莫如馬。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安寧則以別尊卑之序,有變則以濟遠近之難……”
說到這裡,他不禁停了下來。
此言出自漢伏波將軍馬援的《上銅馬式表》。
而接下來的四句便是“昔有騏驥,一日千里,伯樂見之,昭然不惑”。
伯樂善相馬,不使良馬埋沒,而自己這匹千里馬,何時才有出頭之日?
李麗質不知他此時心中有所感觸,只是微微搖頭道:“你還沒有真正意識到馬的重要性。”
馬周聞言露出詫異的表情。
他自認方才那一席話已經收起輕蔑的態度,對國家馬政表現出莫大的重視,難道面前這位公主還有更加深刻的見解?
“馬者,國之武備,天去其備,國將危亡!”李麗質模仿著羅太歲說這句話時候的語氣,“馬政關乎國家的興衰,漢朝就是最好的例子。”
今晨她耐心向羅太歲請教百騎的發展之策,羅太歲別出心裁的從馬政的角度,帶她領略了漢王朝興衰交替的過程。
最終得出一個結論:大漢興也於馬政,衰也於馬政!
而如今大唐大力發展馬政,百騎正好可以趁勢而起。
“馬政關乎王朝的興衰?”
馬周鎖起眉頭,將兩漢的歷史在心裡快速梳理了一遍,但感覺像是霧裡看花,不甚明朗。
這方面他自然比不了羅太歲。
人家羅太歲可是縱觀漢、唐、宋、元、明……歷朝歷代的歷史,且有一大堆“專家”,以及網上各種文章總結歸納,才形成了以上觀點。
“願聞其詳!”馬周正色說道。
他到要看看這位小公主能說出怎樣一個道理來。
“漢朝建立之初,馬匹短缺,天子出行尚且不能湊齊完整的四駕馬車,將相王侯就更不要說,只能乘坐牛車。”
李麗質憑著驚人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迅速整理著羅太歲所闡述的觀點,同時口中說道:“及至漢高祖北擊匈奴之時,因為冒進,先頭部隊和三十萬大軍嚴重脫節,被圍白登山七天七夜。
此亦為漢軍缺少足夠的軍馬所致。”
嗯……
馬周聽得微微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