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明兄,今日朝堂之事,你怎麼看?”

當朝的兩位股肱之臣房玄齡和杜如晦在承天門街上閒庭信步。

前者這麼問道。

杜如晦笑道:“玄齡兄為何明知故問?”

房玄齡也笑道:“我到今天才算明白過來,而克明兄早在半月前就已經看出端倪。

克明兄的才智,我不如也。”

“玄齡兄過譽了。”

杜如晦微微頷首道:“我也是到今天才算明白過來,之前只是覺得不尋常。”

“看來這還真是陛下佈下的一個局啊!”房玄齡不疾不徐的踱著步,“那個操控糧價的計劃,我們以為是個漏洞,沒想到卻是一個誘餌。”

杜如晦點頭道:“陛下早就做好萬全的準備,所以根本沒有必要隱瞞我們這些臣子。

若計劃沒有外洩,則糧價盡在掌握之中。

但若臣子中有人行事不密,洩了天機,那也無妨,反而讓那些不服從朝廷的糧商暴露出來,然後給予重點打擊。”

“這還不止。”房玄齡補充道:“正是因為臣子中有人將機密之事外洩,差點陷朝局於萬劫不復。

如今暴露出來,朝堂上的官員人人自危,生怕被陛下猜忌……”

退一萬步講,就算沒有被查出來,僅僅是被猜忌,那後果也相當嚴重。

輕則被外放,重則緊抓你疏忽之處,讓你到哪都混不下去。

“所以……”

他又繼續說道:“在這種形勢下,陛下推行政令將會水到渠成,一路通暢。

妙啊!”

試問誰敢在這種時候尥蹶子?

純屬活得不耐煩了!

“玄齡兄所言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