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智珠在握的李世民(求收藏,求推薦)(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雀大門外的紅榜,剡國公捐贈糧食的數量還停留在六十四萬石。
顯德殿上,氣氛終於正常了。
自從三天前一批來源不明的糧食出現在關中各個糧食市場,統一價格鬥米百文,也就是糧價暴漲前的價格。
李世民強令各地不管多少,直管吃進來,用於賑災。
購糧款完全由朝廷承擔。
於是關中各地賑災情況漸漸穩定下來。
地方上穩定,朝堂上的眾臣自然不再吵吵著逼李世民去借糧。
但眾大臣心裡都揣著一個大大的疑惑。
不是形勢幾乎已經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嗎,怎麼突然就峰迴路轉了?
這麼多低價糧流入市場,到底是誰在助朝廷一臂之力?
陛下知情嗎?
他們不約而同的偷偷用目光去觀察李世民的神色。
然而他除了和魏徵爭論的時候會有那麼一丟丟失儀,其他時間都一如既往的鎮定自若。
終於,議題進入頡利可汗的要挾和對梁師都的用兵方面。
這次沒有人再打退堂鼓。
李靖分析認為頡利是虛張聲勢。
理由很簡單。
遠在漠北的威脅怎麼可能及得上兵臨城下有效。
而這些兇殘的突厥人從來不會這麼多此一舉。
他們只會一路進犯掠劫,然後再拿到足夠的好處才甘心退去。
如現在這般派使節前來傳話,豈不是給大唐拖延的機會?
漠北關中路途遙遠,大唐有意討價還價的話,來來回回不知道要跑多少回才能把事情敲定下來。
屆時大唐的刀都磨利了,口袋張好了,頡利還有膽子來嗎?
李世民聽完李靖的分析,表示贊同。
其實頡利要真有這個雄心,就根本不會有上次的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的簽訂,他李世民固然妥協了,但頡利又何嘗不是心虛?
接下來大唐君臣直接跳過頡利,商議對梁師都用兵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