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官司(二)(第1/3頁)
章節報錯
江謙說完,有些粗糙的大手抹了一把臉,頗為無奈地嘆了一口氣。
過去這一年,他的日子可以說是天翻地覆了一般。
當年從乾州到海州經商,最初選擇開藥鋪,僅僅是因為他懂一些岐黃,但要說醫者的一顆仁心,他自問還是欠缺了些。
可幾年下來,日日與城中病患打交道,慢慢的,一顆心也柔軟了許多,若真有人窮得看不起病吃不起藥,江謙也會幫一把手,不至於看著病人苦苦受折磨。
興許就是這份慈悲心,讓他在海州城中有了份好名聲,生意也蒸蒸日上。
再是仁心仁術,藥鋪開在那兒,也是要賺錢的。鋪面租金,坐堂大夫的工錢,一家人的吃穿用度都是開銷,可藥鋪為了讓百姓看得起病,定價並不高,且常常義診,為了節約成本,江謙不得不多費些心思,來尋找價廉物美的藥行。
金州產藥材,有幾味藥的出產不錯,江謙便不遠千里來了金州,想尋些便宜的好藥。
江謙和永記談得很愉快,最初時永記送去海州的貨色也很好,可到底還是出了問題。
藥鋪是最怕出人命的,雖然說醫得了病、救不了命,生死有天定,可人抬進來了,死在了藥鋪裡,就不是晦氣這麼簡單了,而且,死在藥鋪裡的那個病人,明明得的並非不治之症,僅僅是藥材出了問題,才害了性命。
家屬在鋪子外頭又是哭又是鬧,擺了靈堂,大罵江謙,要不是江謙平日裡有個好名聲,百姓們對他都存著些感恩的心思。早就被人扭送了大牢了。
足足鬧了半個多月,江謙賠光了銀子,這才算了了,可鋪子經過這麼一鬧騰,生意一落千丈,除了實在沒錢看病要請江謙義診的,誰還上鋪子裡來抓藥?
江謙思前想後。還是決定來一趟金州。仔細問一問永記,那批藥材為何會出錯,畢竟。永記也是老鋪子的,按說不會有問題的,興許也是一時不小心出了差池,把事情弄明白。總是好的。
永記這裡知道了江謙的來意,百般推脫。被江謙逼得急了,乾脆倒打一耙,說江謙造謠生事,江謙去說理。最後進了大牢。
“怕是命中就有這牢獄之災,在海州那裡沒有進去,到金州就躲不了了。”江謙苦笑著搖了搖頭。“人命啊,我開了幾年藥鋪。不敢說來的人各個都治好了,可這等事體卻是頭一回。那是個老漢,苦了一輩子了,晚年淒涼,因著胸口發悶來抓些藥,本來吃半個月的藥,多休息休息就能好了,結果卻……”
楚維琳亦是唏噓不已,她知道,對於害死了一個病人,她此刻聽在耳朵裡,絕對比不上當時江謙的感受,作為一個日日與病人打交道的藥鋪東家,又豈止是震驚一詞可以形容的。
“大舅,那個小學徒……”楚維琳猶豫著問了,“當時的情況,大舅仔細與我們說一說,才好辦這個案子。”
江謙也懂,思忖一番,道:“他們人多,我就一個人,叫他們圍在中間拳打腳踢,你別看我此時精神不錯,其實身上還是青一塊紫一塊的,虧得舅舅平日裡沒疏忽了強身健體,皮糙肉厚的,扛得住打。
抗揍就要護著腦袋,舅舅當時抱著頭,其實什麼也看不到,聽到別人驚呼起來,才知道有個小學徒被推倒了,隔著人看過去的,腦袋破了一個大洞,救不回來的。”
楚維琳聽完,轉過頭看了常鬱昀一眼。
常鬱昀寬慰一般拍了拍楚維琳的背,道:“明日一早,就去永記鋪子裡一一詢問,還有路過的行人,是他永記的人自己推倒的,總會尋出線索來的。除了這事兒,還要查一查永記那批藥材的事體,這才是根源。
大舅、琳琳,我既然是金州的父母官,大舅只要沒有過錯,就一定不會蒙冤。這一點,只管放心。”
江謙執了酒杯,笑道:“也好,你來審這個案子,我就不用擔心永記的人和官府勾結,欺負我這外鄉人了。我聽說,永記明面上的東家是林兼興,背後還另有人的。”
永記藥行在金州立足多年,林兼興卻名聲不顯,常鬱昀相信,他的背後一定有一個更厲害的金主,林兼興大約就是一個大掌櫃的角色。
“這一點,我會讓人仔細查訪。”常鬱昀亦拿起酒杯,與江謙對飲。
桌上的飯菜都是熱的,說完了正事,便一道用了些飯菜。
尋常人若是一朝蒙冤入獄,怕是胃口不濟,可江謙這一年來大起大落,此刻心情已經調整過來,便多用了一碗飯。
見楚維琳望著他,江謙笑著道:“琳姐兒莫要擔心,舅舅會吃好喝好,留得青山在,就一定有柴燒。等這案子水落石出了,舅舅也一定可以東山再起。”
江謙的樂觀不似裝出來的,這讓楚維琳鬆了一口氣,不由也就笑了:“大舅說得是。”
常鬱昀陪著江謙飲了幾杯,外頭打了更鼓,他斟酌了一番,道:“大舅、琳琳,案子一日不結,大舅就一日揹著人命官司,我會盡力辦案,但畢竟律法規矩在那裡,大舅還是要去牢中。不過,我會和獄卒關照好,不會讓大舅受罪,每日吃食上也絕不會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