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鋪子和手工坊生意都很平順,宋蒔有了許多時間,進竹屋裡看書。

剛開始宋蒔是把書帶出來看,但現在宋蒔更喜歡進入竹桶,再穿過重重的竹林,進竹屋裡看書。

在竹屋裡看書,聽著外面的婆娑竹葉聲,宋蒔能更靜下心來。

進入竹屋,還是隻能走路,只有出竹屋,能念“竹板那麼一打啊……”就出來,但就算進竹屋要走很久,宋蒔已經不抱怨了,她把進竹屋走地這段路當成是修行。

今天宋蒔在竹屋裡翻看了幾頁,看到上面記地一種花餑餑,宋蒔才猛然記起自己還忘了做一種很重要的花餑餑,餑餑雞!

“餑餑雞”雖然是叫餑餑雞,但它更像是燕子,早時也是叫“餑餑燕”,只是在長期地傳承中,被人們叫成了“餑餑雞”,也有稱其為“疙瘩燕”地。孩子吃了餑餑雞,就能一年不生病。

到了清明時,家家戶戶都會給孩子做餑餑雞。

宋蒔算了算時間,馬上就要過清明瞭,看來餑餑雞正好該安排上。

下午回到家,宋蒔就找到了劉八鳳,教她做餑餑雞,誰知道宋蒔做出餑餑雞來,劉八鳳竟然說村裡婦女都會做這個。

“阿蒔,咱們這叫抱窩雞,跟你這個差不多,我做個給你看看。”劉八鳳三兩下就做出了她嘴裡說地抱窩雞。

比起宋蒔做的更像是燕子的餑餑雞,劉八鳳做的更像雞,身體胖乎乎的,真的就是隻抱窩雞。

“嬸子,那你就這兩種餑餑雞都做。”宋蒔也想把這裡本來就有的花餑餑,跟她做的花餑餑一樣,讓更多人喜歡。

劉八鳳卻有些猶豫,“阿蒔,我只做你說的餑餑雞就好,抱窩雞就別做了,沒人稀罕的。”

抱窩雞不光這上馬村的人會做,其他村的人也會做,那些大戶人家的廚娘指定也會,誰會花錢去鋪子裡買啊。

要是賣不出去,不成了她給宋蒔出了餿主意嘛!

“嬸子,你就聽我的。”宋蒔有信心,上馬村的抱窩雞會受鎮上人的青睞,反正讓她選,她會選抱窩雞。

“成,我做,阿蒔,那從啥時候開始做?”劉八鳳現在屬於宋蒔指哪她打哪。

宋蒔說從明天開始,劉八鳳就少做點花餑餑,多做餑餑雞。

餑餑雞不比月花餅或巧果,它佔地方,一個鍋裡最多蒸六個,所以餑餑雞要從現在開始做,清明節時才有得賣。

“啊,阿蒔,這也太早了吧,到了清明節,抱窩雞不得長毛?!”劉八鳳嘴張的能吞下一顆鵝蛋,她還是頭一回聽到抱窩雞這麼早就開始做的。

村裡做抱窩雞,都是在清明節前一天才做。

“嬸子,你儘管放開手腳做就是了,我有辦法放餑餑雞,不管放多久都沒事。”宋蒔自然是把餑餑雞放進竹桶裡。

要是換作以前,劉八鳳肯定得問宋蒔,她是把餑餑雞放哪,能放這麼久,現在的劉八鳳什麼都沒問,只說那她明天就開始做。

“嬸子,你再做一個抱窩雞,我明天在手工坊裡擺一個,鋪子裡擺一個。”

“阿蒔,我做的餑餑雞也能擺在手工坊裡?!”劉八鳳激動的不得了。

她聽王菜花說過,宋蒔又開了一家手工坊,裡面擺了好些高階花餑餑,都是宋蒔自己做的,沒想到她做的餑餑雞,也能擺進手工坊,成為高階花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