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王歷7295年五月,經過了長達兩月的拉鋸戰,邊疆數十萬鎮西軍死傷慘重,就連號稱不可攻克的鎮西關都因秦軍的勐烈攻勢而變得愈發搖搖欲墜。

在這種情況下,大周境內有不少正直良善的讀書人上書給周天子諫言,想要讓周天子派遣軍隊馳援西陲之地的邊軍。

畢竟一旦鎮西關被攻破,近百萬的秦軍傾巢而入。

整個大周西北兩地頃刻便間便會化作人間最慘烈的煉獄。

這種結果是很多讀書人們無法接受的。

可他們遞交上去的這些文書,絕大多數卻都是石沉大海,哪怕極少數得到了回覆,卻也大多都是朝廷敷衍拖延之語。

見朝廷上下沒人理會自己,不少讀書人們頓時群情激昂。

當即便發文指著不少王公貴族和當朝官員的鼻子罵。

畢竟讀書人嘛,很多都有自己的風骨,既然沒有人理會他們的諫言,那他們就把整個朝廷上下的官員們全都噴上一遍。

怒罵他們都是一***佞之臣,置大周天下的社稷於不顧。

對此,朝堂諸多官員們全都沉默著沒有回覆。

畢竟這群從小過著優握生活的讀書空有一番指點江山的本事,卻連一個功名都無法考上,又怎麼奢望他們能夠理解大周現如今的處境呢?

這次的戰爭不同於過去任何時候,大秦動真格了,除了極少數震懾邊疆大唐的軍隊之外,近乎全軍傾巢而出。

在此等攻勢面前,就連號稱永不淪陷的鎮西關都在其衝擊之下都幾度面臨陷落。

而且最關鍵的是大秦還不只開闢了西陲之地這一條戰線,北地還有幾十萬秦軍正在迅勐攻擊。換而言之,秦軍在大周這邊同時開闢了兩條龐大的戰線,而且每一條都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如此情況下。

大周把所有力量聚集於伏龍關、伏虎關、伏天關這一條線還能夠堅守下去,只需要咬咬牙多拖一拖時間,等秦軍氣勢沒有如此旺盛的時候,一切便可迎刃而解。

畢竟秦軍這會兒可是傾巢而出進攻大周,秦國後方兵力定然無比空虛,之所以秦王敢於如此果決狠辣,打的主意應該是準備速戰速決,不給其他虎視眈眈的國家分一杯羹的機會。

而與之相對的,理解了秦軍的軍事計劃之後,大周只要不出現大規模的潰敗,仗著本土作戰以及糧草補給線路更短的優勢,拖上秦軍一年半載估計都沒問題。

甚至都不用一年半載。

調集了數百萬軍隊狙殺大周之後,秦國國內本的軍事力量就已經十分空虛,南方的同樣蠢蠢欲動的大唐絕對不會放過這麼好的進攻機會。

而且東征的秦軍一旦攻勢受挫,都不用別人下絆子,國內自己就會鬧起來。

綜上所述,在大周朝堂諸多官員以及周天子本人看來,不派軍隊馳援西陲之地的鎮西軍是非常明智的。

——如果馳援西陲之地,拉長了大周軍隊的後勤補給線不說,還有可能會被北地的秦軍奔襲千里切斷糧食補給線。

連年入不敷出的戰爭早就已經耗費了大周國庫不少的錢糧和甲胃,這會兒再拉長戰線顯然是一件非常不理智的事情。

再說了,西北兩地的民眾本就不是大周人,過去五千年前乃是大乾王國的子民,死得多死得少和他們又有什麼關係呢?

相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還是好事。

畢竟鎮西軍死的數量夠多的話。

還可以消磨秦軍更多有生力量,和秦軍兩敗俱傷。

至於西北兩地在戰亂中死去的民眾,則正好可以為愈發人滿為患的中原騰出一些位置,等熬到戰爭結束後,沒有了鎮西軍的阻礙

,朝廷還可以將中原的一些貴族分封過去,進一步加強大周對西北兩地的統治力。

總而言之。

不管從哪方面來看,率軍救援西北都是賠本的買賣。

因此,整個大周朝廷上下的政客們選擇了集體失明,根本不理會西北兩地和秦軍之間差距懸殊的軍事力量,打定主意要用西北兩地的軍隊去消耗秦軍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