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翻譯翻譯,什麼叫做驚喜!(第1/3頁)
章節報錯
二十年前,剛剛宣佈脫離大周時,北冰河鎮還只有狹小的一城之地,雖然名義上整個西北兩地皆屬北冰河鎮的統領範圍,可實際上卻並未得到眾人的認同。
直到與大周打了那場震驚天下的城防戰爭,李月明率領星月軍以西北兩地之力抗衡整個大周,最終將不可一世的大周軍隊打得狼狽潰逃,一路退回了伏龍關一線不敢再冒頭。
星月軍這才正式在天下諸國間打出了名氣。同時也打服了周遭虎視眈眈的大周和大秦,藉此在這亂世中收穫了二十多年的寶貴和平。
經過李月明本人,以及星月軍數十名轉生者和上上下下數不勝數的有識之們士一起,數十年如一日的勵精圖治下,北冰河鎮相較於過去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經過第一輪改革,現如今星月軍終於徹底消化了上一場戰爭帶來的諸多油水。
北冰河鎮掌控的土地往東和裕王的領土接壤,往西同西陲之地末梢的十萬大山餘脈接軌,往北囊括了定遠城等邊緣潮汐城鎮,往南則一直延伸到了伏龍伏虎關外。
實際領土的範圍東西橫跨近萬里,南北縱深數千裡。儘管其中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不適宜人類生存和耕種的荒地,可光是這個領土範圍卻就已經足夠驚人。
與此同時,因為李月明重視生產,不僅派遣有能力的專人研究高產農作物,研究出來了之後還不遺餘力大力推廣。
因此,這些年北冰河鎮的糧食產量也在呈爆發式增長。根據田亮的初步統計,從第一個十年計劃完成開啟,到第一個十年計劃完成,北冰河鎮及其麾下二十三座一線城鎮和三十二座二線城鎮的糧食產量勐增了足足五倍!
!!因為這個增幅數字太過可怕,為了不被其他國家注意,北冰河鎮主動將這個資料藏了起來,並且還透過各種渠道把流通在市場上的多餘糧食全都收集了起來。
深怕北冰河鎮糧食產量的詳細資訊傳到外面去。導致受到其他國家無端的覬覦。
現如今北冰河鎮及麾下實際統治的城鎮總人口數量已經突破了兩千萬,如果加上其他小城鎮和小村落裡零散分佈的一些難以統計的民眾,總人口恐怕早已經突破了三千萬。
這個人口數量相較於北地還沒有戰爭的時候或許不算什麼。畢竟當初秦軍還沒打通十萬大山道路的時候,光是北地就有將近兩千萬人口。
然而星月軍接手的可是經歷了秦軍摧殘之後的土地!經過最初十多年的戰亂,西北兩地百姓動不動就被秦軍帶著精銳騎兵驚擾,導致明明手裡有糧食卻沒辦法播種,年年都是顆粒無收。
僅僅只是北地的民眾數量就因此銳減了大概三分之一。再加上秦軍攻破北地十二城之後又是一通燒殺擄掠,導致北地人口更加呈斷崖式下跌。
等到星月軍接手的時候,西北兩地能夠統計在冊的民眾數量不足八百萬,就算再加上還有很多沒有統計到戶口的難民,頂天也就一千五百萬。
也就是說,北冰河鎮的民眾在短短二十年裡增長了一千五百多萬。人均每一戶都增添了至少一個孩子。
之所以能夠在短短二十年時間就恢復這麼多人口,和李月明推廣的高產糧食有著十之八九的關係。
畢竟想讓民眾生孩子說容易也很容易,說難也的確很難。百姓們倒是想生,可生出孩子後總得有口吃的吧?
只有滿足了他們最底層需求,人口增長才能夠如此快速。這也是李月明為什麼要將增加糧食產量和恢復人口數量並列放在第一個十年計劃中花大力氣執行的最主要原因。
沒有糧就無法支撐人口。沒有人口就無法支撐軍隊。沒有軍隊,以一人之力是很難抗衡一個國家的。
自然也就沒辦法完成艱難的隱藏任務。現如今,完成了第一個十年計劃,口袋裡逐漸富裕起來的民眾們逐漸對北冰河鎮以及李月明產生了信任,之後再推出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就要比推出第一個計劃時簡單輕鬆了也不知多少。
李月明只需要將星月軍高層共同制定好的政策頒佈出去,都不需要去特意做什麼宣傳,整個西北兩地民眾自己就會主動開始鑽研。
他們的熱情似火,甚至都超出了李月明本人的預料,第二個十年計劃中的徵兵、強民之策普遍受到了民眾的主動支援。
對於強民之策,民眾們基本沒什麼特別概念。畢竟他們多數都大字不識一個,能夠知曉李月明宣佈的文書還得靠讀書人念給他們聽。
在這種情況下,指望他們清楚什麼叫做知識就是力量未免有些太過強人所難。
可他們不懂強民之策的意思,卻懂強兵是什麼意思啊!在過去的無數年間,朝廷和鎮北軍都會到關外徵兵,如果徵不到兵甚至會強制徵召。
大多數時候民眾們對此都是頗有怨言的,畢竟軍隊每年徵兵徵調的基本都是家裡的年輕男性,屬於壯勞力,往往都兼顧著一整個家庭。
不僅有生命危險,還拿不到多少報酬。因此,如果不是遇到連飯都吃不飽的災年,民眾們對徵兵都是極其不情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