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率軍討伐北地不臣。

這件事情在整個大周都掀起了軒然大波。

全國上下也不知有多少王公貴族拍手稱快,恨不得王畿軍隊立刻就將北冰河鎮踏破,殲滅星月軍之後把李月明這個霍亂天下的不仁不義之輩抓起來,處以極刑方才能解當初秦軍之恨。

畢竟在當初那場秦軍入侵戰爭中,損失最大的除了周天子的龍虎軍衛隊之外,不外乎就是他們這群分佈在伏天關南面的王公貴族了。

也不知多少王公貴族倒黴,家族數百上千年的積累被秦軍一掃而空。

現如今自然恨的秦軍和西北兩地牙癢癢。

在他們看來,如果西北兩地能夠盡心盡力的盡到自己抵禦外敵的義務,定然不至於讓大週中原發生這等城破人亡的悲劇。

他們奈何不了兇勐殘暴的秦軍,還奈何不了西北兩地的亂臣賊子?

舉兵北伐的同時,王公貴族們自然少不了對西北兩地口誅筆伐。

“西北兩地的亂臣賊子,五年前秦軍入關之禍皆因你們不盡心竭力抵禦而起,此等不忠王室,不遵禮制之輩,天下人人得而誅之!”

“沒錯,秦軍入關霍亂我大周朝綱,整個伏天關到濟水一線狼煙四起,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無數貴族攜家帶口,連鎬京都差點遭受到兵鋒威脅……我大周不報此仇,又有何顏面見到當初因秦亂而死的數十上百王亡魂?”

對這些言論,絕大多數大周子民都是接受的。

畢竟全天下所有的訊息渠道都被這群王公貴族們掌控,百姓們能夠得到的資訊都是經過篩選之後傳播下去的。

因此在他們看來,上次秦軍入關就是西北兩地的反叛。

其實這個說法從各種意義上來看的確沒錯。

只不過所有人卻都下意識忽略了一件事。

——那就是大周從頭到尾都沒有保護西北兩地民眾的念頭,王畿軍隊所有的防線都是構建於伏龍關伏虎關以及伏天關一線,根本就沒有將西北兩地視為領土的一部分。

而是將其當做可以犧牲的棋子,**裸擺在了一場必輸的棋盤上,打算用西北兩地士卒的血去消耗秦軍的實力。

原本這一招其實是非常高明的。

大周王畿知道鎮西軍肯定不會投降,會跟秦軍死磕到底,而他們只需要在秦軍拿下鎮西關之後繼續南下的過程中配合著北地的軍隊進行阻擊,就可以保護大周的幾座關卡不會受到正面衝擊。

如果能夠正常實行的話,在這場戰爭中大周定然不會損傷多少實力,反過來甚至還可以削弱西北兩地的實力。

卻沒想到星月軍在其中攪混了一切。

不僅說動了秦軍不再進攻鎮西關,還在十萬大山中為秦軍洞開了一條道路。

觸不及防之下,讓大周吃了個爆虧。

因此,聽見一群掌握著輿論的王公貴族們如此睜著眼睛說瞎話。

國內還是有一股自詡清流的文人士大夫們站出來冷嘲熱諷:“西北兩地是亂臣賊子不假,可這個亂臣賊子卻是被硬生生逼到背離大周的,至於原因,無不外乎而等絲毫不將西北兩地的百姓和軍隊當做我大周的甲胃!”

“當初我們就提出要派遣軍隊馳援西北兩地,如果朝堂上的大臣們能夠採用我們的建議,而不是一味地想著如何儲存自己的實力,又豈會出現五年前的秦人之亂?”

“鎮西關乃是當初大乾時就有的上古關隘,其關險峻,天下所有關卡,沒有任何關卡能夠出其右!鎮西軍雖是大乾後裔,可這些年為了抵禦秦地之敵,也不知付出了多少犧牲!”

“而我大周呢?始終只願意在表面上承認鎮西軍的功績,甚至有些時候連表面文章都做的不好,實際上一直都在暗中打壓,提防著西陲……北地也是如此,那李月明十餘年來為我大周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我大周卻連一個大將軍的官職都吝嗇不敢給,大周沒有容人之量在前,又豈能怪西北兩地反叛?”

大周境內讀書人和王公貴族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雙方早在幾千年前就經常互噴。

王公貴族們自不必多說,他們代表著周王室的皇親國戚,其中比較大的幾個,比如東北的裕王,東南的德王,這些都是有封地的。

其他落魄的王族們附庸在周王室以及幾個強大公族麾下,倒也還能勉強度日。

而讀書人,則是皇親國戚之外的異姓貴族。

他們透過功勳和能力上位,自然看不起這群把持著朝政,吃的滿嘴流油,卻沒有多少能力的姬姓氏族。

雙方之間的矛盾從根本上就已經確立。

隨著讀書人們背後的異姓貴族在國內的地位和權勢越來越高,對王公貴族們手中掌控的權利滲透也越來越嚴重,雙方之間的衝突也是愈發激烈,時常會在朝堂互噴。

這一次也沒有例外。

按照正常情況,雙方互噴兩句也就算了。

可這一次,讀書人們卻是捅了大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