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逢穿越過來的時候是個嬰兒,是反朝廷組織復晉會大元帥之子。

復晉會中的晉字代表前朝——雲晉王朝。

從一開始陳逢就想要逃離那個組織,只是因為年幼終究是有很多侷限。

十二歲時復晉會聯合北方狼族,意欲推翻大昭,最終不但失敗,陳逢父母也被戰火所湮滅。

不過陳逢沒有想過重整復晉會,帶領這群人去重建前朝。

陳逢選擇了趁機離開復晉會,隨後數年浪蕩於江海湖泊之間,想方設法解決自己的身份問題。

他確實沒有心思去推翻昭國,且不說這個王朝並沒有到坍塌的邊緣,即便再腐朽一些,他也不認為自己能夠做到。

轉折發生在兩年前,由於復晉會首領也死於戰火中,他的女兒,也就是前朝公主也隨之消失。

陳逢父母在復晉會聲望頗高,復晉會成員便想抓他做傀儡穩定失敗後的軍心。

誰料這群膽大包天的居然想趁著大昭新舊交替之際再次和北方狼族聯手,其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好在陳逢早有準備,跑得夠快沒有被抓,絕大部分官軍並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

但當時身為巡撫的來萬春獲知了他的真正身份,奇怪的是,來萬春沒有將他交給朝廷,而是將他安置在府中,去年來萬春被貶為廣陽知府,陳逢也被迫跟著一起。

之後陳逢就開始透過來萬春的力量改頭換面,並參加科舉考試,高中舉人。

然後請求到清溪做官。

按理說,舉人要想做官是一件頗為困難的事,不過來萬春曾經也算是封疆大吏,何況背後還站著定王,能量自然不小。

在陳逢的印象中縣尉這個官職在明朝時便廢除了,不過在這大昭卻是沒有。

其職務和典史相當,品極卻比不入流的典史要高。

實際上,這樣的安排同樣是來萬春希望看到的結果。

因為大昭新帝登基,意欲削藩。

而清溪縣地處要衝,是從劍北通往甘隴以及關內的重要同道,朝廷若要削藩,此地就變得極為重要。

前段時日,朝廷換了武通知府也再一次證明天子削藩的決心。

清溪隸屬於武通府。

來萬春作為封地在劍南的定王心腹,當然不想太過被動。

於是安排陳逢到清溪,同樣,陳逢也看中清溪縣沒有來萬春的勢力,自己可以更好脫身。

所以說,來清溪基本上就是兩人默契的結果。

當然,來萬春大機率也猜到陳逢的某些小心思,從他派了不少人監視自己就知道。

幸運的是,現在這些人都已經涼涼。

來的路上陳逢還在想如何與李知風搞好關係,再搭上武通知府陸今安的線,然後扼殺來萬春手中關於自己反賊的證據,從而成為大昭真真正正的朝廷命官。

然而現在跪在自己面前的母女所說出的話,明顯是和清溪縣衙有關。

可他,並不想和李知風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