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紛爭 第五十七章 十載江湖,不思歸處(第1/2頁)
章節報錯
華山之巔,張凡看到了江湖之遠,那裡是高手的天地,和他們這些菜鳥無關。
華山之巔,張凡看到了處江湖之近,無數青年才俊跌跌撞撞,從遠處奔來,他們以命相博,只希望一招成名,從此香車的坐,美女在懷。
張凡更看到了八宗七派的爭鬥。
為名,為利,驅使弟子如豬狗,以命相拼,不死不休。嘴上說得點到為止,到出手時從不會手軟招招致命,直至一方倒在擂臺之上。
臺上爭鬥不休,臺下也腿腳亂動,各自亂伸腿,合縱連橫,只為那微弱的優勢,能拿到所謂的第一派之名。
此次八宗七派之爭,歷時七日。讓張凡四人看多了悲歡離合,陰謀詭計,離開時眾人不勝唏噓,嘆曰不虛此行。
此時,也是眾人歸去之時。
在歸去的途中,雲升叔向眾人說道:“第一次的江湖行,由雲升叔跟隨,算是有人教導,以後數年,你們眾人就要各自在附近城市遊歷,慢慢漸行漸遠,漸至不思遊歷之時,那時也就是你們在家族中承接重任之時。”
“到那時我輩之責已盡。扶上去,送一程,剩下的路,需要你們這輩人自己前行。”
“前有往者,後輩隨之,此乃天道,不可違背。”
“只是你們一定要記住,自己為何習武,為何行走江湖,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習武,為什麼行走江湖,那麼就想想吧。行走江湖時,哪一天你的心亂了,就要停下來想想,這是為什麼。一日三省吾身,此理不為過也。”
說完此話,雲升叔不再言語,加緊前行,一直回到張家堡都未再言語。
一路行來,四人都在沉思,尋思自己習武是為什麼,欲要行走江湖是為什麼。
一直到家裡,張凡都沒考慮好,沒明白自己習武是為什麼。只是到家後,也只是放下心裡的思索之意,和父母親近幾日後,開始被家族安排處理一些小事,陪一些人遊歷一些地方。
一年後,張凡站在張家堡的外牆之上,望著堡外漸行漸遠的車隊,那裡是宋氏的一對兄妹,自己陪他們在附近城市遊玩了兩月,這才送走。
這不是他第一次陪伴別家子弟,只是這次已是年關,應該不會再有別家子弟前來。
第二年,年節將近時,張凡還在塞外匆匆趕路回家。此次他追殺一名在張家堡殺人的江湖人,追了三月有餘,終在塞外將其擊殺。
第三年,又是年節將近時,依然是張家堡外牆之上,堡外依然有漸行漸遠的車隊,那裡是唐家的車隊,依然是自己陪著在周圍遊玩,這才送行。只是這三年,張凡的名聲在附近武林已經小有名氣,只是他還在思索雲升叔所說的。為什麼習武,為什麼行走江湖,到現在他還沒明白。
第四年,本地大旱。張家堡吃喝不缺,而堡外則盜匪四起,終有一日唐家堡有人前來求助,看在百年來姻親不斷的份上,堡主命張凡領百十子弟前往。當張凡領隊到了後,盜匪看到張凡隊伍中所立張字大旗,紛紛退走。自此張凡才知道張家堡在此地的分量。此年,張家堡周圍各處多有盜匪,但張家堡從未有盜匪來犯。
第五年,有遠路土匪襲擊張家堡,廝殺一日,終將土匪擊退,隨後追擊十數里。張家堡擒獲土匪百十人,解押至官府。官員當時向雲升叔說道:“還是你們張家堡習武之人,可以護衛家園,其他堡寨不及也。”
至此以後數年,張凡終於明白為何習武。
他習武不為傳名聲,不為金冠得戴,只為守護自己所愛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