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醫院的這一路,葉建國拎著小袋子走在最前,一句話都沒有和葉琛說。

葉琛覺得一定是剛剛自己的玩笑開過了頭,才讓父親生氣。

正要去說些好話哄一鬨,就見父親蹲在路邊用他獨特的打招呼方式,攔了一輛拉乾草的馬車。

被父親這操作震驚到的葉琛,遲鈍地拎著行李坐上車尾。

倚在草垛上,葉建國找了個舒服的姿勢衝葉琛笑道:“是不是太久沒坐過馬車了?”

“也不是很久。就是那天來醫院的時候,解放叔找板車給咱們拉來的。”

拿出葉琛送給自己的香菸,葉建國遞給趕車的村民一支,自己點了一支,“你解放叔是咱們村的能人,有什麼大事小情的,他都能張羅。”

“看出來了。他的性格和你差不多,有事第一個衝,講白一點就是做事不計後果。”

“臭小子,你分析的還挺透徹。我們這一代人就是這樣,一輩子都在為別人活著,想著自己的時候很少。”

葉琛心疼地看向父親。

身處時代不同,不論是文化薰陶,還是祖訓的諄諄教誨,都深深地影響著父輩這一代人。

他們為了能吃飽穿暖,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不惜押上自己的一輩子。

寄望後代能夠走出大山,闖出一片天地,來達成自己未完成的夢想。

看似普通的願景,偏偏就要搭進去幾代人的奮鬥果實。

“那你現在就可以想想以後自己的晚年生活了。”

葉建國笑道:“我現在想了,願望就能實現?”

“只要你敢想,兒子就敢去實現。怎麼樣!”

“好啊。那你就先讓咱們村富起來,然後再給我和你娘蓋棟小洋樓。每天讓我喂喂雞鴨,放放羊……”

葉琛訕笑著。

途中經過村口時,父子二人下了馬車徒步。

走到半道,葉琛一眼就認出了自己從魔都帶回來的那些禮物,整整齊齊地擺在道邊的石墩上。

上前察看,發現禮物一件沒少。

正要感慨,就看到發生礦難那天,半道遇見的那個大叔。

“後生,可算是等到你了。你查查這些東西少了沒?”

葉琛笑對來人,“一樣都沒少,謝謝大叔了。”

葉建國遞煙道:“老周,這是我兒子小琛。剛剛出國回來,吃顆煙。牌子貨,村裡買不到的。”

看到好煙,老周頭嬉笑道:“原來是大侄子!我說怎麼變樣了,差點沒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