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國把他們接到農場以後雖然給吃給穿,但這兩孩子的壞毛病太多了,鬧的街坊鄰居人人都怨聲載道,經常有人找梁振國告狀,梁振國教育他們的方式就是一頓打,壓著人上門給人家道歉。”

“再加上樑振國非常忙,基本不著家,孩子一日三餐給錢找了鄰居幫忙做飯,梁振國一出差又好幾天不在家,

小河街這邊還有個王家那幾個孩子,倒是和梁志超兩兄弟湊一起去,玩的好,一起學壞,到處惹事。”

“後來梁振國重傷在床上昏迷了半年,再有復健半年,那一整年時間這兩兄弟就等於沒人管,直接連學校都沒去跟著外面認識的混混認了大哥,跟著人家屁股後面轉。”

“直到梁振國出院了,聽到老師說了,才把兩孩子一頓收拾打得兩天下不了地,又拎著送回學校。”

“大概是這兩孩子上中學的時候,也不知道打哪知道了梁振國不是他們的親爸這事,就更不服梁振國的管教。”

“這兩孩子的中學是在梁振國強硬監管下才讀完,成績差考不上高中,工作也不好好做,這兩孩子是真聰明,但是聰明都不用在正道上。”

“後來一次趁著梁振國去出差,兩兄弟一分錢沒帶就跑了,也不知道跑哪裡去了,過了兩年給梁振國寄了一筆錢,說當梁振國養他們那麼多年花的錢,他們還給梁振國,讓梁振國以後當他們兩兄弟死了,別再找他們了。”

“梁振國再知道那兩孩子的訊息的時候就是梁志強被判刑,犯的事很大判得很重,具體是什麼我也不清楚,連梁振國都插手不了的地步。”

“在轉運犯人的途中,梁志超一個人單槍匹馬去救人,還帶著槍,所以被公安當作極度危險分子當場斃了,梁志超一死,沒多久梁志強就在獄中自殺了。”

“我記得當時梁振國提過,這兩孩子好像是被他們親媽利用最後才落得這樣的結果,從農場離開可能是他們親媽找回來偷偷接走他們。”

但當年蘇天榮和梁振國的交情也沒好到讓梁振國知無不言的地步,所以蘇天榮知道一些過程和結果,但不清楚內中因果。

蘇舒嘆了口氣,如果是梁志超和梁志強的親媽摻和其中就說得通了。

這兩孩子極度缺愛,親媽找回來,一鬨肯定就哄走了。

再加上這兩孩子沒有經過正確的引導,沒掰正他們的思想,他們又是一個道德感很低的人,偏偏這兩孩子又十分聰慧,還十分團結,確實是一對好工具人。

正是因為知道這兩兄弟後來犯了事,所以蘇天榮一開始在蘇舒身邊見到這兩兄弟的時候並無好感。

但後來發現這兩孩子身上找不到半點壞孩子的模樣,蘇天榮才又覺得這兩孩子遇到蘇舒這個媽媽,是這兩孩子的福氣。

孩子就像是一棵樹,不是生來就歪著長,而是環境裡的風怎麼吹,他們就怎麼長。

梁振國的打罵式教育在這時代是平常,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偏偏不適合這種缺愛的孩子。

蘇舒不打不罵孩子,會用她的方式,給足兩孩子耐心,也給足兩孩子包容,所以蘇舒的存在直接改變了這兩孩子的性格。

這兩孩子的性格改變了,未來的命運也定會隨之改變。

缺愛的孩子和不缺愛的孩子那是同人不同命。

缺愛的孩子,一句我愛你就哄走了。

不缺愛的孩子是哄不走的,因為他們得到過愛,所以他們能分得清真愛還是假愛,也不會深陷哪怕知道是假的愛也不肯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