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空間太過廣袤。就算和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與太陽的距離也高達4.2光年,約40.32萬億公里。

一顆來自幾十萬億,乃至上百萬億、千萬億公里之外的小行星,跨過了如此遙遠的星際空間,在無數顆或大或小的星體引力的影響,以及無數星際塵埃的影響之下,恰巧瞄準了地球,然後撞擊在了地球之上,這種機率,低到無法想象。

要預測這樣一顆小行星,其精度必然要高到無法想象的地步。

既然預測一次地震尚且有兩分鐘誤差,預測這次小行星的執行軌道出現誤差,也是可以想象的事情。

而,只要有一丁丁點的誤差,這顆小行星的前進軌道,便會發生極大的差異。

畢竟,在一個混沌宇宙之中,初始的任何微小差異,都將導致結果的極大不同。

陸銘不需要結果有極大的不同,不需要這顆小行星的軌道產生極大差異。他只需要這顆小行星的軌道產生數千公里,甚至更低一些,數百公里的差異都不是不行。

因為,僅僅數百公里的差異,便可能導致兩種後果。

一種後果是這顆小行星撞在了地球上。另一種可能,便是這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它繼續著自己的宇宙旅程,而地球上的人們,仍舊維持著往日的寧靜生活。

這種誤差,可能不可能?

要知道,相比起這顆小行星可能高達百萬億、千萬億公里的漫長航程,其最終軌道發生百公里、千公里的誤差,是完全微不足道的事情。說不定其航行過程之中,某一顆質子撞擊所導致的軌道改變,都有可能導致這種結果的出現。

陸銘一顆心驟然火熱了起來。

末日組織既然能在預測地震上出現兩分鐘的誤差,在預測小行星軌道上,同樣有可能出現誤差。

這意味著,哪怕末日組織預言成真,這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卻並不撞擊到地球之上的可能性,也絕對存在。

想明白了這一點,陸銘心中豁然開朗。

首先,末日組織的預言可能為真,也可能為假。其次,就算預言為真,這顆小行星也有可能只是和地球擦肩而過。綜合權衡,綜合考慮各種可能性,及各種可能性所意味著的對於人類世界來說的現實利益,砝碼不知不覺的開始向一側傾斜。

該如何抉擇,他已經有了答桉。

選擇較小規模的動員。

陸銘重重的在紙上畫了一個圈,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然後站了起來,走到了巨大的落地窗前。

此刻,夜已經深了。繁華喧鬧的城市此刻已經安靜了下來。

望著空無一人的街道,望著路燈發出的昏黃光芒,陸銘喃喃自語著。

“末日組織,你們做出了預言,聲稱小行星會撞擊到地球之上,導致人類滅亡。今天,我也做出一次預言。我預言,這顆小行星不會出現。就算出現,也只是和地球擦肩而過。

這是,我的……預言。

誰的預言才對,就交由時間來裁判吧。”

陸銘再一次登陸了視訊會議室,便看到,張定山,何薇,呂卿良三人仍舊在會議室之中等待。

看到陸銘登陸進來,幾人不約而同的直起了身子。

“我的意見是,選擇較小規模的動員。”

陸銘緩緩說出了這幾個字。

“哦?理由?”

張定山代表其餘兩人問出了這個問題。

“這其中的邏輯可能比較複雜。首先,我發現,末日組織所預言的地震時間,與真實的地震時間有兩分鐘的誤差……”

陸銘完完整整的將自己的邏輯講述了一遍。

誤差。

最核心的關鍵要點,便是誤差。

張定山看向了何薇:“你有沒有意見?”

何薇搖頭:“我贊同陸銘的意見。”

他又看向了呂卿良:“你有沒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