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微觀與宏觀(第1/3頁)
章節報錯
直到此刻,在距離太陽僅僅8.6光年——這個距離雖然也很遙遠,就算是以光速前進,也需要足足8.6年時間才能到達,但在宇宙如此巨大的尺度之下,這個距離卻完全可以算是前後遠了。
不,應該用前後腳來形容。實在太過接近了。當在這個距離真正發現具備較高機率是一顆黑洞的星體之後,文誠城教授才察覺到,似乎這名來歷神秘的陸先生……一早就有這樣的預知。
但是這怎麼可能?沒人能提前預測到那裡究竟有什麼東西。面對這個問題,陸銘無法回答。
他只得敷衍道:“運氣好,嘿嘿,我也是對黑洞這種天體比較感興趣,所以贊助了你們一下隨便找一找。”文誠城教授並未起疑心。
“原來是這樣。那好陸先生,我這邊立刻組織人手進行下一步的確認,估計用不了多少時間。到時候有了進一步的發現,我立刻通知你。”
“好。”結束通話電話,文誠城教授意氣風發。如今可是與以往不同。以往時候,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但如今卻是一整個大專案的負責人。
不僅如此,如果最終能確定那真的是一顆黑洞的話,那麼,自己甚至可以再度實現飛躍,完成從一名普通科研工作者,到著名科學家的轉變。
自己的名字甚至有機會被印在教科書上,直到千百年後都被人傳頌。至於其餘的榮譽,那就更不必多說了,各種獎項肯定拿到手軟。
如今已經有數名較有名氣與實力的科學家加入到了他的團隊。其餘的,則有足足三臺望遠鏡的團隊負責人也加入到了這裡。
制定了後續的觀測與資料分析計劃之後,這個新組建的團隊立刻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之中。
茫茫太空,浩瀚蒼穹。這裡沒有上下左右前後之分,這裡無論看向哪個方向,都只能看到漫天的星辰。
無論向哪個方向運動,無論飛行速度有多快,周邊景色都沒有任何變化。
有的只是似乎永恆的黑暗與孤寂。便在這種情況之下,一顆完全
“隱身”的天體悄然路過。它幾乎不向外界釋放任何輻射。僅有一點被稱之為
“霍金輻射”的東西,也因為太過微弱的緣故,而被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完全遮蔽,根本無法探測。
它無法被肉眼看到,也無法被任何探測工具探測到。它的經過,讓周邊的空間直接扭曲了起來。
如果這裡存在一個人正在看向它,這個人便能看到,在它經過的時候,整片星空都扭曲了。
就像是地球之上,透過火堆的熱空氣檢視遠方的景物一樣。這是一顆處於
“休眠”狀態的黑洞。休眠狀態,並不是說這顆黑洞就無法吞噬靠近它的物質了。
而是說,正是因為此刻沒有物質靠近它,沒有物質可以供它吞噬,它才會處於休眠狀態。
一旦有物質靠近它,被它的強大引力所束縛,最終被它吞噬之時,這顆休眠狀態的黑洞立刻就會被啟用,釋放出它所蘊含的強大力量。
這裡是一片浩瀚虛無的太空。在這附近高達兩光年的範圍之內都沒有任何宏觀星體存在。
但這裡並不是空無一物。有可能是被許多顆不同的爆炸恆星拋灑出來的塵埃,因為種種原因而匯聚到了一起。
它們具備了大概相等的速度和方向,聚集在一起,如同一片
“雲”一樣在這浩瀚太空之中前進著。這顆處於休眠狀態的黑洞,便這樣一頭扎進了這片星際分子云團之中。
強大的引力開始發揮作用,星際塵埃雲開始旋轉著被它吞噬掉。黑洞的引力將這些過於靠近自己的星際塵埃加速到了極高的速度。
它們瘋狂的圍繞著這顆黑洞旋轉,於是,一個吸積盤形成了。在物質充裕的地方,圍繞著黑洞周圍旋轉的吸積盤可以極為明亮,甚至釋放出比一顆大質量恆星更明亮的光芒。
再極端一點,甚至可以釋放出比一整個銀河系都更明亮的光芒,譬如類星體。
——類星體的中央便是一顆超大質量黑洞。但這裡物質稀薄。星際塵埃雲雖然被稱之為
“雲”,但與地球之上霧氣朦朧的雲絕不相同。它的物質密度仍舊稀薄,甚至比此刻地球之上,實驗室之中所能製造出的最高真空度的真空之中的物質還要少。
如此,雖然這顆黑洞的引力足夠強大,但圍繞著它形成的吸積盤的輻射功率仍舊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