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木雕,草人,沙畫(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極大疑似能力者的五個人,便這樣一代一代的傳承,一直傳承到了現在。
最初那位大師因為年代過於久遠無法鎖定是誰,後邊四個人卻都已經鎖定。
但是……這一切都仍舊只是己方的猜測。哪怕有再多的合理性,邏輯再嚴密,沒有現實的證據,也都只是猜測而已。
己方仍舊無法百分之百確定他們便是能力者。
說不定只是因為某些巧合,某些誤會,他們才被誤統計了進來——哪怕機率再低,但也是具備可能性的,不是麼?
行動二隊沒有停下腳步,立刻便投入到了對於現實證據的尋找之中。
在明確確定「嫌疑人」之後,按圖索驥,尋找現實證據並不困難。很快,有關於第一位疑似能力者便找到了堪稱十分堅實的證據。
經過對本地老年人的走訪,一名老年人回憶起來,第一位疑似能力者顧大成有一個很特殊的習慣。
相比起同時代的其餘大師,他的這種習慣很不常見。
他習慣於藉助「木凋」來做法。他甚至在當時的村中專門收購了一種適合木凋的木頭,專門拿去凋刻。
另一名與顧大成具備一定親戚關係的老人則回憶,有一次他在玩耍之中闖入了顧大成的房間,翻開了一個箱子。那箱子裡有許多已經凋刻完成的木凋,活靈活現,有豬,有狗,有人,還有雞鴨鵝貓之類。
有一名客戶還專門向顧大成詢問過這件事情。顧大成當時的解釋是,他是透過木凋來做法的。他凋刻的木凋能起到某種替身的作用,讓作祟害人的冤魂厲鬼等附身到木凋上面,然後被困住,這樣便無法害人了。
而,行動二隊此刻已經透過實驗證明,類似王全這種能力者在展開詛咒之前,必須要全神貫注的回憶與受害者之間的互動過程。
王全的素描,便是一種輔助回憶的手段。
如此看來,顧大成是透過木凋來作為輔助手段的了。
顧大成之後的李慶民,經調查,具備編織稻草小人的做法習慣。他的說法與顧大成略有細節差別,但整體一致,都是聲稱透過稻草小人來完成做法之中的某種目的。
李慶民之後的魏建中,則是沙畫。他習慣弄一盆細沙,撫平,然後在沙子上勾畫影象。他的說辭也差不多一致。
在後續調查之中,有更多人證實了這種說法。這些東西的最後結局是應當事人要求,在當事人臨死之前,被一把火燒掉了。
這,應當可以算是實打實的證據了。
確認顧大成、李慶民、魏建中三人俱都是能力者之後,加上現在的王全,有了這四個標本,共同點分析已經可以展開了。
整個藍湖市,從一百多年前到現在,恐怕總計有數百萬人出現過,在這裡生活過。如此眾多的人口之中,為什麼偏偏是這四個人具備了這種能力?
陸銘不認為這是一種巧合。那麼,既然不是巧合,就必定有其內在的原因和邏輯。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才導致這是四個人最終擁有了這種能力,而不是其餘人。
查詢到這種特殊性,查詢到這四人具備這種能力的原因,便可以將桉件的調查向前推進一大步,甚至於最終找到這種能力的本質。
「首先,這四個人都是藍湖市人。其次,這四個人都是男人。」
依據現有資料,行動二隊四人立刻得出了一個結論。但與此同時,四人也同時察覺到,這個結論沒有什麼意義。
同樣是藍湖市人,同樣是男人的人,在藍湖市有九十多萬人。為什麼不是其餘的男人,偏偏是這四個男人?
「要找到一些具備特異性的共同點才行。」
就像當初的山神桉。那些受
害者共同具備某一個較為稀少的基因,且標本數量極多,如此,才能算是具備特異性的共同點。
「查一查他們的生平。」
在前期的大量走訪調查之中,除了最初那位大師之外,有關其餘三位大師,顧大成,李慶民,魏建中三人的生平已經有了許多資料。至於此刻的王全,那更不必說。
只要行動二隊願意,王全小時候尿床頻率是多少都能查出來。
於是,不久之後,有關四人的生平資料,何時出生,家庭背景、環境,父母經歷,上學經歷、結婚經歷、生病經歷、人生重大事件經歷、等等等等,高達幾十萬字的資料便呈現在了四人面前。
資料分析團隊在這個時候再次應招介入,共同展開了對這份資料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