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和相關記載顯示,這個商繼龍原來只是一個土匪頭子,麾下連老弱病殘全都算上,也僅有千餘人左右的規模,可以拉出來打仗的人數最多有個兩三百左右頂天了。

原本他盤踞在太行山一帶,當自己逍遙瀟灑的山大王,閒來無事下山劫掠一番,綁幾個肉票勒索點贖金,乾點殺人越貨黑吃黑之類的買賣,平平無奇。

在那個年代之中,這樣的山大王,在這片土地之上到處都是。他們的人生結局,也無非是或者在黑吃黑之中滅亡,又或者在大局已定之時,被來自更高層的武裝力量一一清剿,然後在某某地方誌之中留下一個名字,被記上一筆:某年某月,土匪XX被清剿之類。

但這個商繼龍,卻有了另外一番不同尋常的人生際遇。

資料顯示,某一天,一名道士上了山,進了商繼龍的山寨。

至於這名道士是主動找上門來,還是被劫掠上山,則已經不可考證。但綜合判斷,應該是被劫掠上山的可能性較大。

在這之後,商繼龍的土匪事業迎來了另一個巔峰。

因為在道士的指點之下,商繼龍竟然在距離山寨不遠的地方找到了一個金礦——這金礦儲量不高,品相也普通,但至少也是金礦,是金子。

由此,商繼龍大發橫財,開始招兵買馬,麾下隊伍一度膨脹,順利完成了從土匪到軍閥的蛻變。他的駐所也從山寨轉移到了縣城裡,還拿到了當時政府的任命檔案,正兒八經的成了一方諸侯。

此後數年,商繼龍一直逍遙自在,一直到他人生之中,又一次重大危機出現為止。

那是另一個實力要比他強大數倍的軍閥——麾下戰兵上萬,隊伍中還擁有一些當時堪稱先進的重武器,看上了他所在的地盤。

按照常理判斷,作為弱勢一方的商繼龍,要麼將地盤拱手相讓,自己再回到山裡去當土匪,要麼雙方打一場,但多半也是個兵敗的結局。

在這個時候,一向庸碌無能,絲毫沒有顯示過軍事天賦的商繼龍,竟然表現出了驚人的能力。

某個雨夜,商繼龍親自帶領麾下所有精銳——大概一千人左右的樣子,趁雨夜突襲了敵對軍閥的司令部,將那個軍閥頭子和上層領導一舉殲滅,於是,對方的隊伍一鬨而散,己方不僅沒有多少損失,還接收了大量的對方輜重、裝備、人員等,完成了一次驚天逆轉,實力再度膨脹。

要做到這件事情的難度在於,商繼龍必須要對敵方軍閥的兵力調動了如指掌,對於司令部駐地、佈防等幾乎所有情報都要一清二楚,並且必須講究時效性,必須要做到“神速”,才有可能完成這件事情。

而,敵對軍閥頭子的排兵佈陣,事項安排等,以“隨意”著稱,幾乎沒有固定的章法,就算商繼龍在對方隊伍之中的間諜能拿到這些情報,也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將其送到商繼龍手中。

商繼龍是如何完全掌握對方動向,並精準的找到了要害和薄弱點,最終一擊致命,這件事情並沒有定論。少數的研究過商繼龍這個人物的地方歷史專家們,更傾向於認為這是一次冒險,一次死中求活的拼死反撲,只是運氣太好了,才撞了大運,收穫到了如此巨大的戰果。

但也有野史記載,說是商繼龍身邊的那個神秘道士夜觀天象,用種種玄之又玄的手段,算出來的。

但總之,商繼龍度過了這次人生劫難,並吃掉了對方留下的財富,勢力再度膨脹,麾下可戰之兵達到了上萬,成為了太行山一帶威名赫赫,稱霸一方的存在。

在這之後,商繼龍又過了數年逍遙自在的日子,但伴隨著整體局勢的變化,他最終還是迎來了滅亡。

一個擁兵幾十萬的強大軍閥,僅僅因為商繼龍的存在威脅到了某一條交通要道,便派了兵,如同拍死一隻蒼蠅一般滅了他的勢力。

這一次,那名神秘道士並沒有現身。

商繼龍並沒有死在這一戰裡,只是麾下勢力全都沒有了。之後,商繼龍帶著殘兵部下遠走他鄉,就此退出了政治舞臺。再然後就沒有什麼記載了,因為已經沒人對他感興趣了。

這是現階段所找到的有關商繼龍的資料。更多深入的資料正在進一步搜尋之中。但僅僅這些,已經足以讓張定山與何薇兩人察覺到某一些異常之處。

首先,是出現在商繼龍身邊的那個神秘道士。

這個道士,是否就是那張道碟之上所註明的,來自某雲觀的唐元某道士?

在商繼龍的兩次重大人生際遇之中,這名道士俱都深入參與其中。他在這個過程之中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這些際遇……是否與山神有關?

他為什麼又最後死在了這山洞之中,與累累白骨為伍?

“再找找資料,查查那個神秘道士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