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城鎮裡沉睡的人們聽到警報,並不慌亂,有條不紊動作嫻熟地起來再次檢查了一下房屋角落,確保不會有雨水潲進來。

這麼多年了,同樣的經歷他們已經重複了不知道多少次,早已融入了正常生活習慣裡。

雖然地下居住環境幽暗潮溼還窄小,可比起地面上長期被酸雨腐蝕變得猶如脆皮的建築,和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的環境因素,地下住所也就不是那麼難以接受了。

“小卓,關好了嗎?”一道蒼老沙啞的聲音在狹小的箱體房屋內響起。

“奶奶放心,我檢查好了。”這是處於變聲期的少年粗嘎的嗓音。

地下居住環境根據不同生活水平分不同型別,最普通低廉,應用最廣泛的便是如集裝箱箱體一般厚度的鐵皮式房屋,通常也位於最接近地表的“危險區域”。

說是危險區域,其實也在腐蝕力強的雨水滲透力之外的範圍,不需要整日提心吊膽生活。

這樣的房屋初始就是一個大型的鐵皮盒子,沒有任何功能規劃,全靠人住進去以後自家慢慢地區分出臥室、廚房等功能區。

長期的酸雨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力,黑色城鎮原本成熟的城鎮供應系統被摧毀,水、電甚至糧食的供應都大幅縮減。

到處都有高樓倒塌,地面開裂,剩下的建築物也在風雨中搖搖欲墜。

猶如末世來臨,城鎮居民們一下子陷入了無盡的恐慌。

在透過廣播、網路等通訊得知不止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內都是同樣惡劣的生存環境後,原本想要離鄉另謀生路的人們也不得不打消了念頭。

如果去哪裡都一樣,那還不如留在自己最為熟悉的地方。

……

縱使突遭重創,損失慘重,國家也第一時間給予了廣大人民群眾以基本生活保障,為無家可歸即將流落街頭的人們提供了鐵皮板房,按人頭髮放了食物和水等生存必需。

秦卓和他眼睛壞了的奶奶就生活在這樣的板房裡,祖孫倆相依為命。

奶奶姓寧,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寧靜萱,是一個溫潤善良的老太太。

其實說是老太太,也不過是外表看起來老態,身形微微有些佝僂,她的年紀也不過才四十歲。

而那原本光滑健康飽滿有彈性的面板和明媚閃亮的眼睛,是被酸雨攜帶的酸性物質生生燻壞的。

她原本是一個尋常人家剛剛長成的姑娘,從學校裡畢了業,正要踏入社會自力更生。

可風雲突變,世事無常。

原本平凡卻溫馨的生活一下子翻天覆地。

幾乎轉眼間,家不成家,人不像人。

不亞於高強度地殼運動般的房屋多米諾骨牌式的塌陷,除了留下一片荒涼冷漠的廢墟,也讓許多家庭頃刻間分崩離析。

她只剩下了自己。

後來她一生未婚,自己獨自拉扯大了同樣成了“孤兒”的秦卓。

地下城鎮建立之初,一切基礎設施、安全防護都還不成熟,不到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搞基礎建設。

為了養活自己和小卓,她也投身進了光榮的基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