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科普了現在普遍採用的液態電池,而半固態電池與全固態電池還只是概念的事實。

其中漢唐科技要研發全固態鋰電池許多人都表示支援,但對於漢唐科技要同步研發鈉離子電池,再瞭解到鈉離子電池的前途暗澹之後。

這就讓許多聽聞到這訊息的人一臉不解,因為根據專家的評估推測。

全球目前已經探明的鋰保有量能造出28億臺電動汽車,如果繼續發現新鋰礦。

那全球能造電動汽車的保有量只會進一步提升!

而且漢唐科技現在正在研發全固態鋰電池,這全固態鋰電池一旦研發成功,那電池的能量密度將從現在130能量密度提升到至少400的恐怖程度!

也就是說到時原本能製造一臺電動汽車,那漢唐科技一旦成功研發出全固態鋰電池,那相當於實際能製造電動汽車的數量翻3.07倍。

如果全固態鋰電池能量密度能達到500,那能製造的電動汽車數量就翻了3.84倍!

如果能量密度能達到了理論最高值900,那能製造的電動汽車數量就翻了6.92倍,相當於能造193.7億臺電動汽車!

當然全固態鋰電池的最高理論能量密度人們不用想,不過就以最低的起步400,那也是相當於85.9億臺電動汽車!

所以一旦全固態鋰電池研發成功,那全球的鋰資源實際是不缺的,至少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別說85.9億臺電動汽車了。

就算是以現在的情況,28億臺電動汽車也足以填滿全球市場。

畢竟鋰資源這東西它是可以回收的,而且全球能買得起汽車的人終究不多,有錢人終究是少數。

所以28億臺電動汽車完全能滿足市場需求,估計事實上別說28億電動汽車,就算是20億臺電動汽車也能滿足全球市場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漢唐科技不去全力研發全固態鋰電池,反而還要分心去研發鈉離子電池,這就讓許多人一臉不解。

感覺這樣是不是有些浪費錢財與科研精力了,感覺這樣並不太好。

畢竟媒體上可曾說過鈉離子電池全球已經有許多科研機構正在研發,但每年投入數十億美元都沒有拿下這個專案,沒能讓鈉離子電池真正落地量產。

此時漢唐科技只有區區100億美元,這100億美元看上去數量很多,但真想研究新電池這種燒錢的事物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所以這種情況下的漢唐科技應該全力去研發全固態鋰電池,而不是去分心去研發鈉離子電池!

“你們這是忘記了當初鈷金屬價格狂漲,導致漢唐科技無法生產中低端cpu晶片的事情嗎!”

在人們一臉不解的時候,李正說出了他的見解:

“當初鈷這東西的價格,在短短一兩天時間內長到了原本的數十倍價格。

那時鈷這東西他的需求確實是增加了,但需求增加到鈷的價格漲了數十倍的恐怖程度合理嗎?

不合理!”

說到這裡的李正發出了一個憤怒的表情,然後接著發出了一大段文字:

“鈷的價格狂漲不是市場因素,而是人為因素干擾!

是美迪國為首的平果公司、因特爾公司以及摩托鑼拉這三家公司在市場上大肆收購鈷,直接提高了鈷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