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核架構。”

聽到林軒話語的記者頓時詫異不解地看著林軒,不知所謂的大小核架構是什麼樣的架構?

雙核架構他們知道,畢竟英特爾的“膠水雙核”之名全球執牛耳。

但這個所謂的大小核架構是個什麼樣的架構啊,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嗎?

就這樣好奇的記者們紛紛將視線投注在林軒身上,好奇地看著林軒,等待著林軒的解答。

“大小核架構就是有一個負責處理資料的大核與一個負責翻譯轉運資料的小核組合而成。

其中大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cpu,這顆cpu採用的是我們漢唐科技自主研發的漢唐電腦指令集。

因為我們拋棄了過往的歷史負擔,從設計之初就一路奔著超高效率與超高效能而去。

所以我們的大核處理器的效能十分之恐怖,可以說效能遠超你們所想象,同工藝下一打多完全不是問題!”

聽到林軒的話語,現場的記者們紛紛點頭。

拋棄過往歷史負擔後的處理器有多麼強大,現場的記者們也是有所瞭解。

因為漢唐科技已經透過手機處理器證明了自己!

畢竟當初漢唐科技研發手機處理器的時候就是拋棄了過往歷史的一切負擔,直接奔著超高效率與超高效能設計而去。

透過這個設計開發的目的,最終漢唐手機處理器出世後果然成功吊打全球所有的手機處理器,其他公司遠遠不能與之相比。

畢竟從開始設計之初兩者就存在著巨大差距,哪怕他們採用了自認為超強的新架構。

但實際上製造出來後他們的手機處理器的效能還是達不到漢唐科技手機處理器的效能。

在相同工藝下,他們的處理器往往只能達到漢唐科技的3成,其中最強者也只能達到漢唐科技的手機處理器的6成而已。

這就是沒有過往歷史負擔以及從設計之初從零開始構建超高效能指令集的重要之處!

而現在林軒卻玩同樣的套路,同樣從零開始就一路奔著超高效能與超高效率而開發,再加上沒有過往的歷史負擔。

那可想而知在相同製程工藝的情況下,漢唐處理器的計算效能肯定是輕鬆碾壓因特爾以及.d兩家公司的cpu處理器。

畢竟兩家公司的處理器有著太多的歷史負擔,x86指令集到目前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

可以說x86體系為了支援以往的軟體與遊戲,兩家公司的歷史負擔已經無比的龐大。

其中有太多的電晶體被用於不知所謂的事情,沒有完全用到刀口之上。

所以這種情況下漢唐科技的處理器效能完全不用擔憂,也完全不用質疑。

憑藉漢唐科技有過手機處理器的開發經驗先例在前,漢唐科技的cpu處理器肯定能輕鬆碾壓因特爾以及.d的cpu處理器!

甚至因為x86體系過往的龐大負擔,其效能達到數個因特爾以及.d的處理器效能也完全有可能!

但這個時候,那個灣島的記者卻緊追不捨得地追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