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圍攻陽州(第1/2頁)
章節報錯
宮尚以玄元四世之名義,詔令各城關合圍陽州城,許諾攻入陽州城後,封王封侯。一些城關聞風而動,紛紛向陽州城趕去,更有沿江城關,派出水軍沿江而下,打算從水路直取陽州城!
劉無痕接到各路斥候來報,不敢隱瞞,連忙報與程友明。
程友明正在與妃子吹簫弄笛,聞言大驚失色,連忙召集文武官員商議對策。
財政大臣孫千萬當即走到大殿中間,激動地說道,“陛下!今玄元四世舉全國之兵,誓要攻下陽州城,我朝只有區區四十餘萬人馬,無異於以卵擊石,必致玉石俱焚。臣以為,應速投誠為宜,上可保我王富貴,下可護百姓安全,可免生靈塗炭,陽州仍是一方樂土!還望我王三思呀!”原來他是陽州城富戶,富可敵國,家產基業大都在陽州城,自然不願被戰火波及。
張有恨怒目上前,大聲斥責道,“孫千萬,殿堂之上,你怎麼敢如此無聇地說這賣國之事!”
“陛下,今日東聖王朝,早已今非昔比。雖號稱全國之兵,臣以為,不過六十餘萬人馬。”
“陛下與戰王付虢結為兄弟,今戰王軍勢正盛,南天山也是易守難攻,與我成犄角之勢。且戰王與東聖王朝勢同水火、不共戴天,只要陛下寄信戰王,請他回兵,合力抗敵,則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況且我朝一千多萬人口,佔據江南大部,在陛下的治理下,物阜民豐、路不拾遺。如今面對強敵,正是他們以身報國的時候。就算戰王不回兵,以我國人力、物力,對他區區六十萬人馬,何足懼!”
“你以為,你以為六十萬就是六十萬嗎?有充足依據嗎?”戶部大臣孫百萬越眾而出,厲聲說道,“言必有據,方可言之有理。江南百姓,多溫實敦厚之人,文風鼎盛,而不慣武刀弄槍。當前,軍情緊急,讓沒有經過訓練的溫良文弱之人上戰場,如何是那虎狼之師的對手?這不是縱羊入虎口嗎?當此危亡之際,你不承百姓死活,我定要為民請命!”
“東聖王朝昏庸無道,殘暴貪婪。玄元二世的暴政不遠,你們都忘記了嗎?如果投誠,江南的百姓又要重新回到暗無天日的統治之下,這是你們所謂的顧百姓死活嗎?”張有恨針鋒相對地質問道,“惟有戰勝敵人,方可上保陛下之萬全,下保萬民之安樂!”
滿朝文武官員,分為兩派,頓時爭吵起來。
“好了好了,都不要吵了,聯意已決,定要與那東聖軍一較高下。”程友明擺了擺手,止住眾臣的爭吵。
“我大程國周朝,建有高大的城牆,外有南天山為屏障。內有四十餘萬將士為依靠,另有水軍五萬餘人,進可攻,退可守,糧草充足,能人甚多,再如有恨兄所言,發動百姓,全民皆兵,何懼玄元四世那喪家之犬?至於戰王那邊,可將玄元四世的動向告知他,他與衛朝不共戴天,自然會回兵廝殺,解我大程國之圍。”
“請無痕兄、有恨兄、九離兄抓緊安排人馬,固守城關要地,號召百姓,保家衛國。請萬千、百千做好糧草、武備供應,各位文武大臣,務要戮力同心,共克時艱!保我百姓、衛我樂土!”
宮尚大軍行近南天山時,宮尚命令繞道行軍,不與南天山戰王軍隊交惡,並派能言善辯之士,去往遊說示和。
牛禎謀以南天山兵微將寡,不敢擅斷,嚴令按兵不動,讓斥候帶著密信,快馬加鞭,飛報付虢。
程國斥候前腳將玄元四世動向告知付虢,南天山斥候後腳將宮尚遊說示和之意告知他。
付虢笑道,“我倒成了他們的棋子,都想隨意拿捏。”
衛琳俏立一邊,不好言語,只關切地望著付虢,心中卻萬分焦急,希望付虢接受示和。
時逢春說道,“戰王,那程友明、張有恨、段九離等人,終究是我等的結拜兄弟,雖理念不同,但情義仍在,前番小海借湖練兵,也是一大人情。如若見死不救,恐惹天下人恥笑。”
付虢點點頭道,“救是必救,只是如何個救法,卻要商量。”
計無雙道,“當前,衛朝勢大,對陽州城志在必得,如果我軍貿然與其正面衝突,無異於以卵擊石。不如趁其後背空虛,奪其各城各關,斷其糧草供應,則陽州之圍,或可不戰而解。”
“我也有這個想法,只是南天山部該如何處理,總不能作壁上觀吧?”付虢問道。
“南天山部,自然要在其攻打陽州之時,盡力出戰,剛開始應該會獲得一些勝利,但敵人太強,估計會遇到強敵而一敗塗地,只能自保!不得不退守南天山!”計無雙道。
付虢聽罷,點頭道,“我軍距陽州千里之遙,晝夜兼程,恐月餘難到,以被憊之軍對絕地求生之師,難勝、不智!當攻其必救,襲之不備,是為上策!”於是修書一封,給牛禎謀,如此如此吩咐。命各軍向西進軍,橫掃西部城關。
宮尚兵馬沒有耽擱,繞過南天山,直撲大程國而去,遠遠的一條宛如白色巨龍的長城,橫亙群山峻嶺之上。
“眾愛卿,將以何計攻打大程國?”宮尚問道。
“以目前形勢看,突破這長城是當務之急。臣觀其長城,高大險峻,宛延何止萬里。其兵力,斷難以兼顧如此長之防線,必是依險而拒,而實無重兵把守。”龐前劍上前分析道。
“所以,該如何?”宮尚點點頭問道。
“當聲東而擊西,以一股疑兵,攻其城隘,而另派大軍趁夜翻越城牆,而後裡應外合,奪其城隘,放疑軍進入,則長城不過擺設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