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展映的目的就是為了賣版權!

沒有誰傻到用《長城》這樣純粹的商業電影去參加戛納電影節就是為了獲獎吧。

戛納電影節,雖然是三大電影節中比較兼顧藝術性和商業性的,但是對商業電影還是存在歧視的。

獲獎免談,還是賺錢靠譜!

房間中,一個個影商走進走出,看似熱鬧無比,但是這些人就像是流水一樣,根本就不做任何停留在離開了。

房間中的眾人的臉色卻越發的難看了起來。

等到沒有影商進來,房門終於被關上了。

一直坐在張某旁邊的幾個美麗國製片方再也忍不住內心的憤怒。

“張導,到底是怎麼回事!這些片商給出的價格太低了!”

“雖然我們不指望在華夏之外掙多錢,但是這也太少了吧。”

“我們到現在只在楓葉國簽下了一個版權合同,不過一百多萬美金!這太少了。”

製片方代表實在是不能接受這個結果。

雖然《長城》是華夏的特供電影,但是也不至於在歐美無人問津吧。

來詢問的片商一個個都只願意給出幾十萬,甚至是十幾萬美金的價格。

要知道這些人張口就是一個片區的版權,那可是包含好幾個國家的。

這幾十萬的版權費比起賣廁紙都掙得少!

氣得幾個製片方想帶著電影直接去那些國家上映,可惜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規則,不是本地片商,根本就走不通。

“明明現場那樣炙熱,為什麼到了賣版權的時候,這些人就像是變了臉一樣!”

一個年輕一些美麗國製片方代表哀嘆道。

面對眾人的質疑,張某抽了一口煙,這些人就是這樣,沉不住氣!

“這部電影的市場在華夏,不在歐美!”

“別忘記我們參展的最初目的!”

雖然《長城》是一部合格的爆米花電影,但是也是要看市場的。

畢竟背景是在華夏,導演演員也基本都是華夏人。

可以說《長城》各方面都展現出好來屋對華夏市場的迎合。

那些片商才會這麼傻,為這樣一部不適合其他市場的電影掏錢呢。

至於現場反應熱烈?

呵,對於這些商人來說,演一場戲很難嗎?

還有啊!大部分人不都是這些製片方自己請來的氣氛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