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城內。

馬豪集結兵馬趁著夜色,準備出城襲營。

三百騎卒皆披輕甲,負勁弓,手提環首刀,寒意森森。

再其後,三百步卒外加兩百郡卒亦已就列。

甘奕三人並未在騎卒行列,他們站在步卒末列等待著出城殺敵。

馬豪命人開啟城門,一聲令下,騎卒魚貫而出在衝鋒中形成箭型陣型直鑿敵陣。

步卒緊隨其後。

由於事發倉促,羌人措手不及,匆忙應戰氣勢就輸了一大半。

羌人多是騎卒,騎卒對騎卒最害怕的就是衝鋒時間不夠。

此時馬豪率部已經衝鋒出速度佔得先機,羌人匆忙起步哪有速度所言,兩軍終於在羌人陣前不足百步處相撞。

遊弋部騎卒裹攜著戰馬兇悍的前衝之勢衝擊,羌人稍一接觸就是人仰馬翻,還未起身就被緊隨其後的遊弋部步卒手起刀落削下腦袋。

甘奕三人也先後染血,沒有什麼同齡人的恐懼,他們清楚,上了戰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血色翻湧,黃沙盡染血。

甘奕在斬下一顆頭顱後,察覺到羌人無心應戰,已經開始調頭逃竄。

他盯上羌人將旗已經很久了,見其要逃,彎腰就撿起血汙中的長弓搭上箭矢向羌人扛旗者射去。

只見箭矢帶起一串血花釘穿賊人後背,青羊旗應聲而倒,落入血汙之中。

馬豪率部追擊三十里殲敵四十,率部返城。

此次戰役共殲賊人一百六十一人,繳獲戰馬六十匹,若非羌人馬術嫻熟,戰馬雄壯,馬豪有自信拖死這隻六百人的敵軍,無奈自家關中馬無力與焉支馬爭雄,只得眼睜睜的看著多數敵軍絕塵而去。

涼州多大馬,可是涼州騎卒非是自己殺敵所得不得騎乘。

涼州焉支馬在京中有盛名,涼州所產大馬皆入富貴人家錦繡廄,金銀鞍轡,配有專人餵養。

焉支馬風行京都起源於一次皇室狩獵。

前朝陛下最疼愛的幼子孤騎深入山林被兩虎所圍,小皇子坐騎受驚棄他而去。

就在這萬分危急時刻一匹高身大馬衝到小皇子身邊與兩虎對峙,一聲嘶鳴竟嚇得兩虎畏懼不前。

等皇帝陛下率軍趕至此地射殺兩虎,見此馬雙目血紅狀如胭脂,故問左右為何馬,御馬監回覆焉支馬,皇帝連說三個好字,讚一句焉支似戈。

戈者,重而鋒利者也。

自此焉支馬被世人所知,京中以互贈焉支馬為最高敬意。

焉支馬雖被世人追逐,可無人敢騎,其性烈如火,不將所謂的馭手掀翻決不罷休,更有甚者撕咬至馬齒帶血,狀如瘋馬。

京城最拔尖的馭手也無能為力,京中有一御馬世家,世代相傳御馬術,第十一代傳人楊昶希盡得真傳。

他聽聞焉支馬難馴,於是花重金購下一匹焉支馬,馴馬兩月毫無進展,最後竟將草原熬鷹之法用於馴馬。

他將自己和焉支馬關入一個黑屋,七日後焉支馬沒被熬熟,他自己倒先瘋魔起來。

後來據他家人所述,楊昶希瀕死之時暫得一絲清明,曾立下遺訓:後人馴馬者不得入大塋。

家人在他彌留之際曾聽到隻言片語:

眼裡有屍山血海,滔天悲憤…

到死才明白見慣風沙雨雪,怎會屈於嫩柳繁花…

大馬啊大馬,離了焉支無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