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八十三 歸來的法官(下)
章節報錯
林萍死了。死的很乾脆。陳默簡之又簡的宣讀完他的罪狀,拍了拍林萍肩膀,問他是否屬實,願不願意伏法。
林萍當然想雄辯幾句,只可惜聶波在他身後。於是林萍已到嘴邊的話成了願意。
“下去以後,代我向堅毅問好。”陳默手槍抵住林萍後腦扣動了扳機。
火藥和金屬,帶走了所有野望和籌謀。死亡是治癒野心的最好良藥。大口徑子彈在林萍腦中翻滾,將他的腦子攪成了一團漿糊,隨後從前額射出,帶出大片碎骨和一雙眼球。
屍體栽倒在旁,直播也終被科特電臺關閉。最後時刻,陳默槍口的硝煙,印在了所有直播觀眾的腦海裡。
獨臂男子,如同審判世間罪惡的法官。……
“公元前212年,正在研究幾何問題的阿基米德被羅馬士兵殺死。公元500年,率先將圓周率確定至小數點後七位的祖沖之與世長辭。1642年,畢生證明日心說的伽利略病逝。1955年,愛因斯坦突發腦溢血,寂靜離世界。2068年,證實蟲洞理論的科林死於戰亂。2159年,奠定火星改造計劃的林澈死於星際航行。2200年,引力波飛船奠基人程載道自願加入永凍計劃,同年,研發星際飛門的漢爾頓公爵死於恆星耀斑…探尋真理的道路上似乎永無止境,但人類從未放棄。”蘇遠見拄著手杖,站在母星重工的演講臺上:“如今…人類社會的最核心問題便是能源問題。”臺下一片肅靜。
母星重工一年一度的星海展,是非軍方能夠接觸到的,所有人類文明體系中最頂級的科技。
諾貝爾獎取消後,母星重工的星雲獎替代諾貝爾獎,成為了人類科技與文化的最高殿堂。
蘇遠見為了登上這個舞臺做了很多的準備…但面對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們,做再多的準備都不為過。
為了不讓科研成果提前暴露,蘇遠見付出了巨大代價。不過…他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
“但,戴森球計劃的失敗,可控核聚變的永恆二十年,制約了人類發展,更制約了科技走向更遠的地方。如不是鎰能時代將領,人類終將困死太陽系中。”蘇遠見撥了撥身後的3d虛影,虛影逐漸變得凝實,演示起海克斯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
海克斯能源核心。蘇遠見堅信,這是能夠改變世界的力量。手杖敲了敲演講臺,蘇遠見抬起鐳射筆,指向正在演示的3d動畫。
“現在呈現在你們面前的造物,我稱之為海克斯能源核心,以源能水晶作為儲存裝置,加之海克斯的獨有技術驅動,實現了鎰能的儲存與再利用。就目前的實驗資料來看,每立方厘米的源能水晶能夠儲存21.7g鎰金屬,海克斯能源核心的鎰能損失率在9.1%~11.4%之間波動,峰值不超過11.4%。是目前鎰能轉化利用率最高能源核心的1.9倍。而且海克斯能源核心能夠實現小型化,微型化。目前海克斯技術極限能夠將能源核心縮小至41.365立方厘米,完全可以視為常態化能源。”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所有能源方面的科學家,無一例外的瘋狂了。蘇遠見宣佈的東西,太瘋狂,太具有跨時代意義了。
如果海克斯能源核心真的有蘇遠見所說那麼神,那麼這將是繼引力波飛船和星際飛門外的人類最偉大發明之一。
這代表著,全世界即將進入鎰能時代,再也不會有人或勢力被傳統能源束縛,往常只存在於構想中的單兵外骨骼裝甲或是小型化星際穿梭飛船,再不是夢。
這代表著數百年前科幻電影中的鋼鐵俠、鋼鐵機甲、乃至於小型核武器最大的桎梏被解除。
這代表人類即將開始新的篇章。一名帶著眼鏡的老教授顫顫巍巍站起。
“你說的能源核心,是處在理論階段,還是已經投入實踐?”蘇遠見笑著解開了大衣的衣襟。
他本人已形同枯槁,早已無法自由走動,現在支援他行動的是一幅碳纖維外骨骼,胸口的核心驅動裝置閃著亮紫光芒。
驅動中心一顆像是魔法水晶,長條狀的晶體,閃耀著,脈動著。
“已經投入實踐,我胸前的海克斯核心就是目前海克斯公司能夠做出最小的能源核心,暫定海克斯mINI—III型,配備9.6立方厘米的源能水晶,儲存208.32g鎰金屬鎰能,總儲能約為四百八十九萬三千四百三十六億焦耳,換算過來,就是一萬六千六百七十四萬噸標準煤燃燒產生的熱能。雖然因為不確定值過大難以準確估算…但,海克斯mINI—III核心,能夠支援這幅碳纖外骨骼十萬年以上。”會場中已不是躁動,早就開始了沸騰。
人有種族的區別,有民族的劃分,但在全人類共同的科技進步成果面前,是一致的。
海克斯能源核心,帶來的是一場能源革命。如果能源核心技術普及,將為整個人類世界帶來巨大的貢獻。
母星的能源起Y、系內其他星球的能源不足、羅斯的上下城,全世界範圍內的貧富差距…能源核心能帶來的東西太多太多,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之大,可能僅次於引力波飛船和星際飛門。
“怎麼證明?”提問的老教授說話不自覺的顫抖著。蘇遠見將提前準備好的核心引數呈現在了大螢幕上,同時,用來做現場演示的動能靶也從舞臺上升起。
蘇遠見露出了掌心植入的鎰能炮,調整功率,向著動能靶轟了一炮。biqμgètν.net鎢鋼合金有大半融為了鐵水。
就這一點,足夠證明蘇遠見的科研成果絕非杜撰。如此成果,太過驚人,也太過震撼,如果落入心懷不軌之人手中,將會是一場驚人的浩劫。
於是蘇遠見成果展示完成後,母星重工上空一道來自金陵的傳送門開啟,一艘全身漆黑,沒有標號也沒有旗幟的飛船在萬眾矚目中接走了蘇遠見。
沒人有疑問。因為金陵這地方,和那艘飛船,都太具標誌性了。那是一個響徹整個人類文明社會的名字。
鄧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