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老李說的這番話,趙牧思考了片刻,搖了搖頭,說道。

“其實真正的英雄,征戰的將士,無論是何身份,我們都不應該被忘記。

我華夏先輩,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從炎黃開始,不斷的向外拓展。

夏商西周,春秋戰國,一直到了現在,乃至未來。

都是這些將士在保家衛國,哪有什麼和平年代,所謂的和平年代,也都是這群將士,捨身取義,為眾人負重而行。

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記得他們呢?

在戰爭年代,又有多少將士捨身取義,不停的征戰。

到了最後,只能馬革裹屍,葬身他鄉,為了民族的大義,而拋頭顱灑熱血。

哪怕他就是一個小的將士,他們也應該都被世人所銘記。”

一邊想著,一邊想起了在後世,自己去國都見到的人民英雄紀念碑。

每次看到那紀念碑,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若不是這群先輩,捨生取義,也就沒有新的大夏。

見到趙牧在一旁陷入了沉思,李二開口詢問。

“賢弟,賢弟,你又在想什麼呢?”

“我是在想,這前去征戰的將士,保家衛國到了最後埋葬在他鄉。

我們後人卻沒有人進行銘記,有種嘆息罷了。

其實有很多人參軍殺敵,也許是為了發財。

課時只要是為了這個國家的,無論他們是何緣由,他們這些人都不應該被忘記。

畢竟這些人,曾經為這個國家,民族拋頭顱灑熱血過。”

李二聞言點了點頭,這個事情自己是知道的。

其實事情他也考慮過,只是除了給他們這群人這錢財之外,自己能做的就是這些事情。

“賢弟,你也不要暗自傷感了,也不要暗自嘆息。

他們這些人為了大唐,為了天下百姓,死得其所。”

“其實你並沒有理解我說的是什麼意思。

我想表達的意思是說,戰爭嘛就是這樣,馬革裹屍,戰死疆場,這就是將士的歸宿。

但是我們也要銘記他們,要是我大唐也有一個地方,安排一個大唐的將士紀念碑。

有了這個地方之後,安排一個固定的日子,每年到了這個日子我們來紀念大唐征戰疆場的將士那該多好。

這樣一來,既讓百姓銘記了所有人,也可以要我大唐將士,有個心理的寄託。

同時呢培養所有唐人愛國教育,就這樣一代一代的唐人,一代一代的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