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舉薦制與科舉制(第1/2頁)
章節報錯
“好了,我這只是跟你們二人開個玩笑,我們言歸正傳。
其實你們說的隋煬帝,他做的這些事情,因為你們是既得利益者。
肯定不能歌頌他,其實他也是一個雄才偉略的帝王,只不過他做的事情有點太急迫了。
忘記了民力兩個字。
我們把民力比做一張弓,我們要拉弓射箭,若是不把弓拉滿,只是輕輕的拉弓,箭矢便會射不出去。
反之,如果這弓箭拉的太滿,可能會讓這玄繃斷。
民力的任用,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個度。
隋朝自建立起,在到南下滅陳,完成了整個天下的統一。
在這期間,整個天下都在不停的打仗。
如今天下統一,天下的百姓原本以為可以休養生息。
若是他延續他老爹那種方法,整個國家繼續休養生息的話,憑藉他的表現稱為千古一帝,也有可能。
歷史沒有假如,他在獲得了皇帝的位置之後,他太著急表現自己。
發兵征戰高句麗,修建大運河。
對於當時的那種環境來講,他的這些操作,就是要把百姓推向對立面。
你作為帝王,任用民力,百姓都活不下去了,不造反能幹嘛?
如果按照我華夏的歷史發展的趨勢,他做的這些事情功大於過。
高句麗的敵人盤踞在我中原的東北,想要我整個天下平穩發展,必須得要征服。
而大運河的修通,且看如今的大唐。
我們透過這條大運河,無論是商人還是朝堂中人,可以透過這條運河水路運輸,更為便利。
而且這條運河只要一天存在,受益的終將還是天下百姓。
只是可惜啊,這史書都是勝利者寫的,他做的這些事情,也只能留給後世子孫進行評價。
這。
細細的一琢磨,李二感覺賢弟說的好有道理。
東北的高句麗,此刻依舊是大唐的心腹大患。
只不過大唐對待東北的高句麗的態度,是以防禦為主,當務之急是滅了北方的突厥。
等到北方的突厥消滅了之後,伸出手,就是對高句麗 展開徵服。
“賢弟,你說的這些跟氏族門閥有什麼關係?”
李二不解,所謂的征戰夠高句麗,修建大運河,話說這每一件事情,跟氏族門閥也沒有什麼關聯呀。
難不成這還有另一個含義?
“沒錯,我說的這兩個事情,倒是對士族門閥起到不了什麼大的衝擊。
但是今日說道隋煬帝,乃是因為他建立了一項制度,這個制度,卻能對士族門閥造成致命的一擊。
只是可惜,隋朝滅亡了之後,這個制度也就不再延續。”
啊,這。
二人不懂,一臉疑惑的看著趙牧。
“你們二人可聽說過科舉制?”
聽到科舉制這個詞兒,李二思考片刻點了點頭。
科舉制可謂是隋朝開創性的一個制度,只不過這項制度隨著隋朝的滅亡,也就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