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京城。

星獸攻城依舊在持續。

訊息斷絕,與外界不通,完全無法知道其他基地市發生了什麼。

易格斯人不斷地空投傳單,宣傳大夏已經全面淪陷的訊息,同時還有各種廣播和電磁訊號,反覆地進行心理戰。

城內的一些幫派,還有潛伏的內奸碟子,以及一些被拉攏了的世家,也在裡應外合,做出了諸多掙扎之事。

海京城數次幾乎淪陷。

好在政府部門有薛玄奇、黃甫籟和朱坤煜這三大姿態強硬的抵抗派,而民間精武門弟子前仆後繼的鐵血戰鬥,再加上他磨刀大統領宋懷遠的坐鎮,每一次海京城搖搖欲墜卻最終不可思議地堅持了下來。

而這個時候,少數的知情者,不知道多少次在腦海中浮現出那個曾經在海京城裡掀起了無盡腥風血雨的少年的身影。

是他。

是這個布衣單劍,孑然一身來到海京城的未滿二十的少年,如驚鴻一瞥般的到來,前後駐足不超過三個月,卻在最短的時間裡,改變了這座城市的基因。

自貧民區出,滅海沙幫,殺浪人武者,斬傑澎強者,屠牆頭草貪官,踏平傑澎領事館,殺聖人榜上異族聖者……

扶持貧民區三大民間幫派,建立精武門。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傳奇。

正是這個彗星般掠過海京城天空的少年,以滿腔熱血和捅破天的鬥志,將綏靖和妥協斬為飛灰,將強硬和鐵血,注入靈魂。

可惜了。

這個少年,他死了。

為了平息異族的憤怒,為了儲存海京城,為了向星空議會做一個交代,為了給大夏爭取發展壯大的時間……

少年孤身進磨刀堂。

昂首引頸,血濺熱土。

很多人都看到了他屍體被抬出來的那一幕。

而在海京城貧民區——不,如今已經改名為‘精武區’的最大行政區劃中心廣場上,屹立著兩座等比例的黃銅雕像。

一座是那少年。

一座還是那少年。

一座提劍揚眉,殺氣睥睨要斬碎這蒼穹。

一座藏劍身後,俯首微笑,溫柔潤朗。

一座是面對萬世仇敵。

一座是守護大夏同胞。

一座下面的石基上刻著這樣一句詩: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一座下面石基上刻著另外一首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所有人都知道,這四句詩,是曾經大夏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偉大文學家思想家魯迅先生的作品。

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配享這四句詩的少年是誰。

因為塑像並未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