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腳行尋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日上三竿,已近晌午,春日暖陽灑落汴京城中,直令人心生倦怠,官府、富庶人家也好,販夫走卒也罷,皆在享受難得的初春時光,唯有街面上幾個匆匆行色之人,與這初春之景,格格不入。
這群人衣衫整潔,倒不似尋常人家,但若細觀,便能看出這些人中,應有富庶人家中管家打扮之人,亦有丫鬟打扮,甚至還有身上繫著圍裙的廚娘,他們每每逢人,便拉住問詢一番,好似尋人之狀。
“小哥...可曾見過一個姑娘,約莫十八九歲,身著粉黛紗裙...”那管家隨手拉住一行人,開口便問,不出意外,自是得到不知的答案。
不過他卻並未氣餒繼續問道:“那你可曾見過三五個人,白袍玉帶...對了,其中一人,披散著頭髮。”
那人依舊搖頭,管家蹙眉一嘆,隨即道了聲謝後,便轉身繼續向他人問詢而去。
這管家身旁其他人,亦是如此,不放過任何一個行於城中,哪怕是趕路之人,過之許久,那管家止步回首,眾人已是接連聚攏而至。
“如何?”管家急切問道。
“孫頭...沒有訊息...”短衫打扮的下人抹著額角汗水回道。
孫頭並未回應,只將同樣問題挨個問去,直至得到的皆是否定答案,方才一嘆,正欲吩咐大夥散開繼續打探之時,人群之中卻有一人,開口說道:“如此下去不是辦法,或許得使些其他的招,方能尋得蛛絲馬跡。”
孫頭循聲望去,見開口的正是花姐,當即穩住慌亂心神,似被花姐一言點醒,拍著腦袋道:“有了!”
隨即轉頭叮囑其他人繼續按先前法子,在城中尋找,待眾人離去之後,方才向花姐說道:“你回去稟報老太爺,就說我去尋城中腳行探些訊息,或能找到關於小姐的蛛絲馬跡。”
花姐一聽,立時憂道:“腳行?那些人可都是擅鬥之徒,曾經就因為一句話不對付,與咱孫府動過手,要不要帶幾個人...”
孫頭忙搖頭道:“不必,那位行頭曾與外人爭鬥之時,受了重傷,還是老太爺他不計前嫌,為其診治,才得痊癒,那位朱行頭,曾放出話來,說孫府之事,便是他朱誠之事,如今小姐失蹤之事,尋他們最是合適...”
見花姐仍是放心,孫頭湊近些許,輕聲道:“放心,我的身手,雖不敵馬廄之中那幾個白衣匪賊,但對付腳行眾人,卻是綽綽有餘,你只管放心就是...快去回稟老太爺,免得他老人家太過憂心。”
花姐見孫頭把握十足,這才徹底放心,當即點頭,快步回往孫府而去。
戀戀不捨望向花姐背影,孫頭收回目光,隨即環顧周遭,直落在街角幾名圍圈而坐,嬉笑呼喝的壯碩漢子身上,稍定心神,快步而去。
這些漢子,雖是初春尚寒,但卻皆穿薄衣短衫,對襟敞開,露出結實肌肉,肩上皆搭著汗巾一方,圍坐於板車之旁,此刻無事,只以搖骰、牌九消磨時辰。
“都別動!我這副牌,可要了你們的命了!”當中一粗獷漢子一腳踏於板車之上,差點將板車上的牌九、銅板掀翻,萬幸有一旁幾個腳行漢子齊齊按住,方不至於牌九散落。
不過眾人毫不在意,各顯出緊張神色,緊緊盯著粗獷漢子指間,隨他指間搓動牌九,他們的心也隨之提到了嗓子眼...眾人皆知,以這粗獷漢子平日玩牌的性子,只怕是真的拿到了一副天牌,此時眾人心中唯有一念,那就是莫要讓他搓出那副牌來...
粗獷漢子將眾人緊張神情看在眼中,反而更是得意,邊繼續緩緩搓動手中的牌,邊得意道:“小崽子們,爺爺這副牌...嘿嘿...”
之所以敢放出豪言,只因粗獷漢子透過指縫,已瞧得了那副天牌模樣,於是放出狠話之餘,已是準備將手中的牌狠狠拍向車板,好來個幾方通殺。
餘下眾人,皆已閉目‘等死’,恰在此時,一隻手掌搭在了粗獷漢子肩頭,說來也巧,正是這一搭之下,恰讓粗狂漢子下落的手臂一頓,掌中的牌也脫手飛離,直掉落牌堆之中...
眾人見此良機,哪管許多,回過神來一瞬,已是紛紛伸手,將牌堆攪亂,紛紛笑道:“唉!洗牌...洗牌...”
一副天牌被人攪亂,粗獷漢子面上神情停滯,隨即由驚轉怒,憤而回首,望向攪了自己通殺好牌之人。
雖是心中滿盛怒意,但粗獷漢子依舊保持著最後一絲理智,望著眼前衣著尚算平整的男子,沉聲問道:“客官...是要僱人?”
來人正是想要透過腳行探尋小姐下落的孫頭,敲得對方不善目光,餘光一瞥,已是瞧見了散落板車上的牌九,登時明白了這粗獷漢子為何聲音沉重,心思急轉,登時有了應對之法。
面上也裝出豪爽模樣,大咧咧開口道:“在下有大生意,要尋朱行頭見面詳談,還請兄弟引薦一二。”
粗獷漢子雖是腳行賣力氣之人,但能坐到小把頭之位,也不是心思簡單之人,平日裡若是尋總行頭談些大生意的,皆有熟客引薦,哪有這種自行尋來之人。
此心一起,登時警覺,目光掃向街面,見得街面上商戶雖是在午間日光下懶散,但畢竟人還不少,於是心思一轉,開口笑道:“原來如此,既是有大生意,咱腳行自然歡迎,且隨我來...”
言罷起身,帶上不請自來之人,望一處巷中行去,動身之際,目光稍移,無意間略過身旁一同起身的腳行漢子們。
這些人皆是跟隨這小行頭多年的老人,只一個眼神,立時便知曉小行頭心思,起身之後同行而去...說是同行,但隨著行出愈遠,漸呈前後包圍之勢,在旁人看來,與其說是護送,倒更似押解一般。
不過身處其中的孫頭似卻不曾察覺,急切想要透過腳行尋人,直至隨著腳行眾人行至一處僻靜巷中,方才察覺不對。
孫頭畢竟也是隨老太爺行走江湖多年之人,察覺不對一瞬,並未著急,而是故意放慢了腳步,目光疾掠,欲尋脫身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