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過後,洛水沿岸地區全都盡收洛靈芝掌中。這般動靜自然瞞不了洛水下游的襄城等地,別說接連派了幾個人過來都沒回音的鳳帝,甚至忙著整頓大後方的端王也敏銳地意識到洛水這塊地方有了變動。

禾麥青青,川蜀之地綿延出千頃良田,遍種稻谷、春麥。

樹葉日深,綠陰漸長。

年近五歲的洛大寶越發得儀態端莊,掀開車簾目光灼灼地望著那連綿天際的青青禾麥,恭謹沉穩的小臉上沒有繃住,勾起仍舊稚氣的笑容。

“先生,孃親說這稻穀可畝產五百餘斤,如今僅川蜀之地就有近兩千頃良田,洛水充裕足以灌溉,如此我們洛水兩岸近百萬人今年再也不用忍飢挨餓了!”

洛大寶仍舊記得北上逃荒時那不斷倒下的難民,人都不忍背井離鄉,奈何活不下去才不得不另謀生路,更可憐的是就算走出去了也不一定能活下來。

如今在孃親等人的努力下,川蜀之地有如此令人望之震撼的良田,禾麥青青盡是能活命的顆顆糧食!只要將這糧倉守護後,洛水近百萬百姓就不必再受那背井離鄉顛沛流離的痛苦。

望著那沉浸在陽光雨露下的禾麥,洛大寶臉上滿是歡喜。

“洛娘子此舉乃是大善也!”

徐先生頷首點頭,心裡也是感慨萬千,誰能想到原本即將被洛水淹沒的荒僻城池不到一年就成了不屬於淮南之地的糧倉,糧食是人活下去的根本。

守住了根本,才能向外奮力開拓。

對於洛丞相的這位大女兒,徐先生之前並未留意,只覺得是個無需多加在意的女子罷了,但是流放路上親眼所見的種種情形讓他不得不將目光投注到這位先前一直忽略的大小姐身上,當真不同尋常。

但他主要的精力還是傾注在這個身體裡流淌著一半洛家血脈的大寶身上。

徐先生目光鄭重,牽著大寶從馬車裡出來,站在田埂上,抬手指著外面綿延的良田對洛大寶說道:“洛稷,看著這青青稻苗,看著田裡彎下脊背仍舊滿臉笑意的百姓,你腳下的這片土地上的糧食也好、百姓也罷,都是你將來要放在心裡的擔在肩上的責任。”

稷,糧食也。

而天下糧食承託著天下百姓,代表了家國天下。

這是鳳潯在洛大寶滿四歲時為他取得名,至於姓氏全都隨著大寶的意願並無改變。反正無論是姓鳳還是姓洛,都是他和丫頭的孩子,是淮南的小世子!

自從有了大名,徐先生再也不喚他大寶,而是直接以洛稷來稱呼,儼然並沒有把他當作五歲的稚子來看待,是寄予了厚望的。

洛大寶認真地點頭,“先生放心,大寶謹記在心。”面對親近之人,洛大寶還是沒有改變自己的稱呼?

他這次是隨著徐先生一起周遊洛水附近,至於更遠的地方徐先生雖然也想帶他去看看,但冀州幽州等地正是局勢緊張之時,淮江以南目前也是流民動亂,京都更是波詭雲譎,連那王左丞都告了病假直接閉門謝客連早朝都不去了……

“洛稷可知為何洛娘子不到一年就能讓洛水附近所有人全都臣服,且無二心?”

先前洛水洪災的事情到底鬧得太大,加上後來鳳帝派來的人全都被扣押,這有了變動是明眼裡都能看出來的,紛紛對從未聽聞的洛娘子心生好奇。

“先生,是因為孃親以百姓為重,先豐百姓衣食再令其心生歸屬。如此,百姓衣食無憂心有寄託,必然對孃親心生嚮往,這也是對未來的期盼!他們有了希望,且能觸控到那份希望而並非虛無縹緲。”

務實是洛大寶從徐先生身上學到的第一件事。

而這點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