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是唐代名家白居易所作,描寫的也是一位擅長演奏琵琶的藝女。

藉此送給夭夭,最為合適。

如同當初的《賣炭翁》一樣,陳墨也是寫了半首出來。

因為前半首,稱讚的是才華和技藝。

至於後半首,則牽涉到女子的身世,顯得太過悲涼現實。

夭夭在百花樓長大,本就有著不堪回首的的過往,寫出來只會掃了興致。

半首詩入了福袋,被夥計收走送到樓中,現場的氣氛也徹底被點燃了。

每一位賓客都想看看,百花樓的清倌新花魁,亮相的當天會不會被人贖了身?

如果會,帶走夭夭的是誰?

所付出的,又是什麼?

這不僅是大的談資,對於關係近的人來說,也能討到一頓豐盛的酒宴。

賓客們如此,百花樓的鴇母又何嘗不是一樣?

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辛苦培養出的夭夭,能換來多少的真金白銀。

畢竟從本質上來說,清倌跟紅倌還是有著很大不同的。

後者絕大多數會長居青樓,很少有人將她們贖出去。

前者則截然相反,往往賣藝不了太長的時間,都會被人買回去填充家室。

所以在鴇母的眼裡,清倌的藝女都算是留不住的外家人,做的就是一錘子買賣。

“夭夭,不枉桑媽媽苦心栽培你多年,今兒個算是唱了個滿堂彩,好樣兒的。”

桑老鴇看起來面相和藹,話說的也是和氣知心,實則是個只認錢不認人的主兒。

換做剛剛夭夭演砸了,這張臉立馬就得翻了,捏著的手絹也得換成浸了水的粗布。

這玩意兒打人非常疼,而且還留不下任何明顯的疤痕。

百花樓裡有一個算一個,就沒有不怕這個的。

夭夭深知桑老鴇的為人,外加今天的日子特殊,也就收拾情緒做起了配合。

“都是桑媽媽教導的好,否則哪兒有夭夭的今天。”

“雖然我知道這是恭維的話,但從你嘴裡說出來,媽媽我還就覺得受用。”剛老鴇笑道,“這樣我也就放心了,別管誰把你贖出去以後,能說會道的也能把人哄住。”

“桑媽媽,夭夭能不能問一句,贖身錢大概多少?”

夭夭想離開這裡,卻也知道不會那麼容易。

“你打聽這種事情做什麼?”桑老鴇立馬變了語氣,“做好你的本分就行,剩下的我來操持。”

“是我多嘴了。”

夭夭趕忙認錯,可不想在這時候惹桑老鴇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