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出謀劃策(第1/2頁)
章節報錯
城門處,從陳墨手中將酒肉接過,許立秋很是感動。
但他並沒說什麼致謝的話,只是將情誼牢牢記在了心裡,同時叮囑許立冬,以後將陳墨視作親哥相處。
陳墨是在炭行開業半道離開的,事後王婆子沒讓人去探尋,只是吩咐許立冬,趕著馬車來此等著。
三人寒暄過後,陳墨上了馬車,路上的閒扯當中,也從許立冬的嘴裡,得知了兩兄弟的出身和經歷。
父母雙亡,兩人相依為命,後來哥哥來邊城服兵役,弟弟也就找了過來,幾方託人後入了牙行當夥計。
苦嗎?
苦!
但是沒辦法,得活著。
大楚國看起來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實則也是內憂外患並起,雖然大局還算穩定,但已經開始影響到了民生。
“寧當太平犬,不做亂世人,但願不會起戰禍,否則遭殃的只能是百姓。”
這個話題太沉重,所以感嘆一句後,陳墨調轉了話鋒。
“立冬,你是不是讀過書?”
“回先生,哥哥沒有參軍時讀過幾日,後來便放下了。”許立冬如實相告。
“回頭我跟王婆說一聲,儘可能多給你些寬鬆的時間,繼續把書讀下去。”陳墨深知讀書的重要性。
“先生好意,立冬心領了,但書就不讀了。”許立冬搖頭。
“為什麼?”陳墨不解。
“先生有所不知,這幾日炭行夥計數遍了您的事蹟,連先生都在功名路上有了退卻,立冬就更不敢有所奢望了。”
“糊塗。”陳墨搖頭。
“請先生教誨。”許立冬趕忙賠禮。
“人不同,走的路自然也不同。”
陳墨沒法交代實話,總不能說害怕當朝副相的龍頭鍘吧,所以只能擺出一副說教的姿態來。
“讀書能知理、明事、通大義,就算將來不走功名路,也能學以致用到其他地方,這才是讀書的意義。”
“立冬知錯,但憑先生安排便是。”許立冬趕忙表態。
“……”
陳墨點頭,沒再說話。
“對了先生,這是王婆要我轉交的五十兩紋銀,請收好。”馬車來到村口,許立冬取出了一個錢袋。
“什麼錢?”
陳墨現在很缺錢,但必須問清楚緣由。
“王婆說,這是租借回龍灣五十畝地的錢。還說以後不管何人問起,先生都與炭窯沒有直接關係。”
“回去轉告王婆一聲,這份情我領了。”
陳墨沒有推辭,直接把銀子接了過來。
如今炭行已經開業,王婆很快就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當然,前提是擺平百家莊裡的問題,否則燒炭的原木就得去別處購買。
根據王扒皮的德性判斷,最晚拖不過兩天,他就得找上門來。
然而讓陳墨沒想到的是,剛下馬車拐個彎,就看到了眾多的鄉鄰們正圍在門口,全都是憂心忡忡的樣子。
陳墨知道他們的來意,更知道沒人能做得了主,於是客氣的打過招呼後,大步流星的進了院子。
果然,王富興正在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