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李世民是啞口無言。

的確,當時他知道蝗災的確切訊息,是在八月。

最初,只是說有旱情,朝廷開始下撥賑災糧款。

他知道的時候,已經是非常嚴重的時候了,易子而食,這四個字就是打了大唐盛世結結實實的一個耳刮子。

“可如你所說,發生在七月那麼早,各地官員為何遲遲不報?”李世民隨口問道。

但是話一出口,李世民自己也立刻就想明白了。

他是皇帝,當然知道那些官員是怎麼想的。

沒錯,賑災糧款!

“有災情,朝廷就能下撥賑災糧款,但要把握好這個度,災情時間越久,下撥的糧款就越多,災情剛開始,如實稟報,朝廷大力鎮壓,一波沒了,後續糧款不就沒了?各地官員,可是都眼巴巴的等著呢。”唐川也不忌諱什麼,說道。

說完他也覺得奇怪,這事兒,不算什麼稀罕事兒,平民百姓誰不知道?

在古代,處罰官員的律例是不少,但是想要發現貪官的途徑卻很難,官官相護,大唐疆域遼闊,天高皇帝遠,層層訊息想要傳到長安,那可太難了。

也就這長安城,天子腳下,官員們安分的多,但就這,皇上眼皮底下也還是有小勾當的,更別說離得遠的了。

“大唐設立了大理寺,御史臺,配合刑部監察文武百官,也沒有你說的那麼嚴重吧?稍微有點動靜,總不至於沒人去找陛下說吧?”李世民似乎有點不服氣的說道。

“那是自然,但一雙手捂著陛下的眼睛,他或許看的不真切,一百雙手呢?一千雙手呢?”唐川眯著眼睛問道。

李世民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還嘴。

想了半天,還是開口道:“不過也無須擔心,貞觀二年那災情,百年難得一遇,以後也不會出現那種情況了。”

“那可不一定。”唐川擺手說道。

“嗯?此話怎樣?”李世民一愣。

唐川的腦子裡則開始迅速的回憶著歷史學過的那些東西。

他記得很清楚:貞觀十一年八月初四,關中大旱,蝗災四起,為歷史之最,大唐甚至將應對川蜀外地和邊疆突厥的一部分兵力都調取了過來負責處理此事。

那一次,大唐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國力甚至一度衰退了不少。

元氣大傷!

而今年,就是貞觀十一年,算日子,距離那蝗災,已經不足半個月了!

“不出半月,歷史重演。”唐川呻吟著說道。

“什麼?你……你的意思是,蝗災和旱災還要來?而且……而且不出半月?”李世民驚訝道。

這事兒難道還可以預測不成?

那不是突發性的自然災害嗎?

“對,不出半月。”唐川點頭。

看他說的如此肯定,李世民和長孫無忌面面相覷。

隨後,李世民問道:“那你對此有何看法?大唐應該如何應對?”

“嗨,我們在這討論這些有啥用,得看朝廷怎麼做才行。”唐川擺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