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昱現在自然不會丟掉蘇青雲這一塊肥肉,但是,蘇青雲的條件是自然不會答應的。自己好不容易和婉婉修成正果,怎麼可能會因為這而放棄。

如果加上蘇青雲帶來的這些文官的支援,上官昱就可以在朝廷支援力度中和上官謙以及上官凌達成平手。

上官凌有皇后做後盾,家族裡自然是會替上官凌苦心經營,因此上官凌的支援率並不低,在文官中佔有三成的支援,雖然也不高,但是在也算是不低的。

不過上官凌因為皇后的原因,在武官中的支援率比較高。皇后的孃家,本來就是武將出身,然而因為後繼無人,家族裡沒有人有能力征戰沙場,就做了文官,但是在因為父輩的威嚴,在武官中還是很有話語權的。

雖然上官謙沒有上官凌以及上官昱那麼強的背景,但是上官謙因為這幾年在朝廷中,以自己溫潤如玉的形象,獲得了不少的好感,但是競爭力度還是不如上官昱以及上官謙,在文官中上官謙佔有大約三成的支援率,但是在武官方面就遜色不少,因為上官謙並沒有像上官昱那樣征戰沙場,有一群衷心的下屬,也沒有像上官凌這樣,有皇后一家強有力的後盾,因此在武官中只有二成的支援率,這兩成的支援率還是上官謙奔波好久,才爭取過來的。

雖然上官謙的支援率不高,但是卻有一個秘密武器,那就是與上官昱是死對頭的驃騎將軍。

大胄的武官權力劃分主要有三部分,三個部分並不是平等存在,但是誰也不能抹殺地方的存在。第一陣營就是上官昱;上官昱常年征戰沙場,尤其是最近的玉門關一戰,勢頭及其大,像是大將軍,容漣等都是在上官昱這一邊,雖然容漣是最近才跟隨上官昱,但是容漣代表的是榮國公府,背後的勢力自然也是不會差。

第二個陣營就是驃騎將軍,雖然驃騎將軍的勢力沒有上官昱那麼大,但也是戰功顯赫,被皇帝親自冊封為驃騎將軍,驃騎將軍是從一個普通計程車兵做起,一步一步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了驃騎將軍,勢力不大,但是也有一群忠心耿耿的隨從,都是常年跟隨自己的部下。

最後一個陣營就是軍中老一輩,他們雖然沒有帶兵打仗,但是在軍中的威嚴依舊存在,皇后的父親當初就是軍中的領頭人,但是因為年事已高,就漸漸從軍中退了下來,在府中頤養天年。

驃騎將軍與上官昱可謂是積怨已久,驃騎將軍一直將上官昱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具體的還是要從上官昱初到軍營說起。

那個時候王猛就已經被冊封了驃騎將軍的名號,因此大家都是尊稱王猛為驃騎將軍。

“這仗到底怎麼打,沒有人也沒有糧!”王猛將手中的茶杯直接扔到地上,滾燙的茶水在地上冒著白煙。

王猛一直駐守在玉門關,本來兩方也是相安無事,並沒有什麼衝突,但是前幾天匈奴突然大舉進攻,打了王猛一個措手不及,本來人就不多,王猛也不能一直與匈奴硬碰硬。

於是王猛的軍隊一直與匈奴出於膠著狀態,但是皇第卻下令三天內將匈奴逼退玉門關三十里以外。

“將軍,那我們該怎麼打這場仗。”一直跟在王猛身邊的一個人說道。

“沒有辦法,只能硬碰硬,不然還能抗旨不遵嗎!”王猛此刻也是十分的不爽,但是又不能抗旨不遵。

第二天王猛就率兵迎戰匈奴軍隊,但是因為人數不夠,以少敵多,王猛損失了三成的人。

隨後,又緊接著下了一道聖旨:上官昱為將軍,即刻接手玉門關,驃騎將軍作為副將。

聽到這個訊息的王猛心裡更是憤恨不平,看來自己就是被人耍了,自己不夠就是上官昱的鋪墊。

王猛雖然是一介匹夫,但是也進入朝廷那麼多年,其中一些心思計謀也是能夠看透的:兵力不夠,還要讓我擊退匈奴,這不就是擺明讓自己輸嗎!戰報還沒有傳到朝廷,這就傳來了聖旨,看來皇上是想借我來給軍中計程車兵立威!

過了幾天,上官昱就帶領了軍隊和糧草來到了玉門關,王猛自然是沒有給上官昱好臉色,因此原本駐紮在玉門關的將士們就沒有聽從上官昱的命令,王猛心裡得到了極大地滿足:“呵,這還輪不到你說的算!”

快半夜的時候,天氣冷極了,慘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一座銀子築成的墳,毫無動靜。上官昱卻覺得這安靜的不同尋常,就趕緊讓士兵做好戰鬥準備。

王猛聽到上官昱的命令沒有絲毫的在意,只是回了帳篷繼續睡覺。

只有跟隨上官昱一起來到玉門關的戰士聽了話,並沒有完全入睡,留了一個心眼。

北風呼嘯,其中夾雜著一點不同尋常的聲音。

匈奴在大胄這邊的臥底告訴匈奴大將,上官昱與王猛不和,最近是攻打的最好時機,於是匈奴就將偷襲的時間定在了今天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