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老師,要是這麼說的話介入手術真的挺不錯的。雖然不是百分之百治癒,但最起碼有一部分患者能多活好久。”一名嘉賓說道,“您見過類似的患者麼?”

“見過。”沉教授說道,“現在看著身體特別好,至少比我還要好。問病史的時候才知道在介入科治療肝癌已經4年了,現在還要每3個月查一個核磁共振。”

“身體特別好?!”

沉教授的描述與其他人對癌症的認知完全不同。

癌症晚期的患者不應該是臥床不起,病病歪歪的麼,怎麼會身體看上去比沉教授還要好。

“肝癌晚期,一般身體不會有太明顯的表現,所以一發現就是晚期,手術沒法做的患者佔據很大比例。這種情況在臨床上很常見,也是體檢的意義所在。”

沉教授說道。

發現就晚期,這幾個字打在嘉賓的心裡面,滋滋作響。

沒人想死,也沒人想自己好好的,吃著火鍋唱著歌,忽然有一天體檢被醫生告知自己已經癌症晚期。

這也是很多人恐懼體檢的原因。

不檢查就沒有,很多人願意做鴕鳥。

“沉老師,就沒什麼先兆症狀麼?”有人問道。

沉教授搖了搖頭,“有的人有,但大多數人沒有症狀。我聽肝膽外科主任說遇到過一個患者,在肝區能摸到明顯的腫塊,患者才來醫院就診。腫瘤大約20cm,直徑。”

&n,這個數字把嘉賓們都震了一下。

“後來呢?”

“患者經過幾次介入手術後噼肝做的外科切除,好像是說手術效果特別好。當然,這是運氣好,20cm的腫瘤很少有人能痊癒。”沉教授道。

光頭主持人好奇地問道,“沉老師,韓醫生剛剛說他們有433名類似病情的患者。”

“以一附院的體量一年接類似的患者就得幾百例,能活下來的還是不多。”沉教授說了一句中肯的話,“不過呢,畢竟是有相對成熟的手段解決問題了,試一試總要比回家等死強很多,難道不是麼。”

“那倒是。”嘉賓們紛紛點頭。

無論如何,多一種方式,哪怕只是試一試,有1020%的機率,這都是一件很重要的解決方案。

畢竟治的是癌症晚期而不是闌尾炎、膽囊炎,能有這種比率已經很高了,讓人不可理解的高。

漸漸的,嘉賓們的目光專注了起來。

畢竟這涉及到所有人。

不僅僅是娛樂。

攝像機鏡頭忠實的記錄下來韓醫生說的每一句話,雖然後期大家已經接受這種震撼,但並沒人多說什麼,也沒人覺得他囉嗦,而是認真的看著每一張患者的影像資料。

“現在有電腦了,這是我們上線智慧系統能查詢、儲存患者影像資料之後的患者。之前的還有一些,沒給您找。”韓醫生講完最後一個患者的資料,和範導解釋了一句。

“真不錯。”範導發自內心的讚道。

“還行,雖然不能百分之百痊癒,最起碼有個機會。”

韓醫生和沉教授的觀點一致,說得話也大差不差。

“謝謝,韓醫生。”範導很客氣的道謝。

“不客氣,這都是我應該做的。”韓醫生笑道。

“您科室現有的患者……”

正說著,護士敲門,“韓哥,主任不在,胃腸有個會診。”

“胃腸?”韓醫生皺眉。

範導精神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