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縣,凌晨。

初春的微曦剛剛在地平線上顯露,驛丞老程就起了身,舉著燈籠走在驛舍之中。

點驗食水,給馬槽填料。

南溪驛雖然不是大驛站,但驛馬總要照顧好的,還要將每一匹馬的來歷狀況細細的記錄在本子上,否則便是瀆職。

這可是寫在唐律裡的。

從這裡出發的驛使大多是南溪本地的驛兵,雖然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活計,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別的驛站的驛使經過,但有備無患,食水也是每天定時更換的。

還有清點信件。

蓋著火漆封,印著章的是縣衙的公文,旁邊放著作為憑證使用的勘合,還有和兵部對接的火牌。

昨日晚間縣令大人遣人送來的檔案雖然不是加急件,但也不能出差錯,等驛兵一早來了便要送出去。

眇了一目的老程自離開行伍之後便回到老家南溪縣,在驛站工作,兢兢業業近三十年,從驛戶做到驛丞,便是因為他這細緻的性子。

但凡經他手的信件、訊息,從來沒有出過差錯。

每日晨間的例行工作做完,老程來到自己養的那一籠鴿子前,從一旁的布口袋中抓出一把穀子,撒在食槽裡。

這算是老程為數不多的愛好。

他養的鴿子就像他自己一樣。

雖然顏色不算明亮,但渾身的羽毛又直又硬,梳理得根根絲滑,看著就透著一股子精神的勁兒。

縣城裡的人都知道老程愛養鴿子,愛看鴿子,每天早午兩次,他都會把鴿子放出去飛一陣。

二十八九隻鴿子成群地在縣城上空繞著大圈盤旋,咕咕聲不斷,夾雜著還有鴿糞隨機掉落在哪家攤位上,惹來一陣斥罵和嘲笑。

老程和這群鴿子給南溪縣百姓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些平常但有趣的談資。

大唐的驛站也是能為平民服務的,只要付得起錢。

遠嫁南溪的婦人,出門在外的遊子,有些思念的話大多都會透過驛站傳遞。

老程雖然眇了一目,面貌上有些嚇人,但聯想到他當兵的經歷,卻讓人莫名地感到安心。

隨著年歲漸老,老程又越發顯得慈祥起來,城裡的小孩子都喜歡到他這裡來看鴿子下蛋,小鴿子出籠。

就是不知為什麼,六十多的老程仍舊是獨身一人,無妻無後,任誰說媒都是淡淡應了,過兩天便推脫,說自己一個人慣了,不能耽誤了旁人。次數多了,旁人也就放棄了。

但不管怎麼說,驛丞老程,是南溪縣百姓公認的,不可缺少的,好人。

好人老程輕輕地從鴿籠中掏出一隻鴿子,嘴裡唸叨著:“年糕啊,年糕,今天就是你啦,等下次再讓湯圓去。你好好的飛,等回來,我給你補上一把青豌豆,保管好吃……”

他從懷裡掏出一節小小的葦管,兩頭都用蠟封好了口,又用和羽毛顏色相近的絲線細細的綁在鴿腿上,這才走到窗邊,雙手一拋,名為“年糕”的鴿子撲稜稜的便飛向了遠方。

老程扶著窗欞靜靜地看著它往朝陽的方向而去,心安的很,想著一會該把其他的鴿子放出來透透氣了。

昨天老錢的餛飩鍋裡從天而降了一道“調料”,惹得他婆娘揪著耳朵一陣罵,街坊四鄰都在一旁看笑話。

老錢前幾年有錢的時候在外面養了個小的,被婆娘發現,從此一蹶不振。整日裡被看得死死死死地,起早貪黑地幹活不說,平日裡他婆娘有個不順心的也逮住他一頓數落。

可鬧歸鬧,倆人也沒真的散了,老錢的婆娘這幾年還給他生了兩個大胖小子,老錢就算當眾被罵,嘴角也是帶著笑的,也再也沒有出去找樂子。

鄰居們都說要感謝那個小的,若不是老錢和她散了,還不定有今天的日子。

老程嗤笑,心道還不如感謝匿名舉報的自己。

然而,這樣平淡有滋味兒的生活怕是要到頭了。

聽到那一聲弓弦響動,振翅高飛的年糕應聲而落的時候,他這樣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