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第十六章 眾人集智擒兇邪(第1/2頁)
章節報錯
讀完信後,在場眾人無不忿然變色。
此信是名為“九馗”的人所寫,字裡行間表明此人是某個組織成員,想要和南詔湊羅棟結盟,並獻上丹藥作為資助。
四年前,這個組織內部發生叛亂,導致丹藥丹方被燒,送往南詔的丹藥也被毀去。
令眾人怒不可遏的在於,信中所言送藥的“宵小同門”可不就是這元吉鏢局眾人麼!
方泰出言道:“看來這九馗與今天的兇手同出一門,四年前請林當家走鏢的也是他們,只是不知在南詔發生了什麼,使得林當家毀去丹藥,又被這湊羅棟手下追殺而致墜崖......說不定林當家吉人天相,尚在人世也未可知!”
安陸恨聲道:“這九馗果真狠毒,這次託鏢竟然還存了把咱們一併送給南詔蠻子的毒計,這是把咱們當成豬羊一般了!”
林乘墉目眥欲裂:“原來我爹竟然是被南詔給害了!”
芮玉榮也咬牙切齒:“今日一定要將那狍鴞擒住,好好拷問一番,讓他供出當年的真相。”
羅孚曾經戰亂,又行走江湖多年,他從這信中看出更多背後隱藏的線索。
大哥當年也在暗中為某個組織做事,從兩塊腰牌的區別來看,兩個組織或許並非一路。信中九馗所在的組織居心叵測,與南詔將軍暗通款曲,更直言要相助對方大業。
但那個狍鴞尚先生又說當年也是他們,那麼大哥為何會接這個組織的任務呢?又為何在南詔反水,將鏢貨毀去?其中有何隱情?
春神丹是這個組織耗費多年重新煉製成功的丹藥,看信中所言功效斐然,或許能增強武人功力?此藥煉成之後又用在了何處?又為何要送給曾與大唐敵對的南詔國?莫非又有人要效仿安史舊事,行天下之大不韙?
與這個組織背後圖謀相比,這次夥同南詔暗害自己等人反倒如同信手為之。
若非乘墉無意中撞破兇手行跡,又告知自己等人,說不得等到了南詔時就若羊入觳中,任人宰割。
不過眾人得知的並非都是壞訊息,信中還說大哥林郊等人當年只是墜崖,如今看來說不定死中求活留得性命,總算是有一絲希望。
如此更多了一條再往南詔的理由了!
羅孚思索過後開口安撫眾人:“六弟,乘墉,且鎮定一些。這個組織勢力大小尚未可知,但他們與南詔將軍勾結,明顯敵強我弱。
“如今敵在明我在暗,對方不知我等已經窺見他們暗結珠胎,萬萬不可走漏半點風聲!這匣子丹藥定然不可交到南詔人手中,但如何處置還要深思熟慮。眼前這個狍鴞是唯一的突破點,今日動手必然要萬無一失!”
林乘墉原本就欲南行,此刻得知父親可能失落在南詔的訊息,更加心急如焚,恨不得飛過去找尋蹤跡,以辨明父親生死。
此時聽了羅孚一席話,林乘墉也明白如今情勢未明,不能輕舉妄動,只能強壓心頭焦躁,將注意力重新放在兇手身上。
“九馗?這是人名還是外號?江湖上可有這一號人物?”芮玉榮瞅見末尾寫的落款問道。
林乘墉回過神來,思索一陣道:“楚越之地多豬婆龍,也就是鼉龍。傳聞中鼉龍可吞吐日月精華,修煉成妖,年深日久可生出九顆腦袋,稱為九馗龍。生性兇殘,需日食九人,乃是兇獸。想來九馗應當和狍鴞這種猛禽一般,只是個名號而已,用以掩人耳目,此人應當別有身份。”
羅孚也道:“江湖上盛言:只有起錯的名字沒有叫錯的綽號。這句話雖然大多數時候只是江湖人的玩笑話,但說的多了總有些道理。
“代稱名號有些是旁人所起,比如大哥和我,都是與所擅長的兵器有關。還有一些是與平時所作所為有關,比如立志遊遍天下的江州遊涯客,還有為人和善的少林寺低眉僧。
“最後,有些名號是自稱,這些人往往將自己的志向化入,像是風雲閣主刑劍客,還有蜀山宗主逍遙劍。”
羅孚接著道:“以九馗兇獸為號,無論是別稱還是自稱,均可見此人兇性。看信中所言,此人態度不卑不亢,說明現實中有足以與手握重兵的湊羅棟相提並論的地位,所謂蛟龍不與蝦蟹為伍,這人背後組織定然勢力極大。若以此為線索,此人真實身份應當是身居高位。”
方泰不禁感嘆道:“羅大叔僅憑藉一個名字就能推斷出這多訊息,江湖事果然高深。那這春神丹能以春神為名,又不知功效如何。”
他站在匣子旁,心裡忽然一動,拿出一瓶倒出幾粒丹藥細細觀瞧。
這丹藥色澤翠綠,初拿出來異香撲鼻,但消散極快。
方泰捏出一粒,忽然輕咦一聲道:“這丹藥......怎地與我師父用的如此相像!”
眾人大奇。
林乘墉急忙問道:“你與尊師不是在伏牛山隱居,又在何處見過此丹?”
方泰斟酌一番道:“這丹藥並非我師父吃的那類,只是顏色味道相似。”
“不知尊師可否抱恙,為何需服丹藥?”
“我師父在十三年前遭逢大變,內功全失。我被師父救下後,就一直跟著他四處遊歷,尋醫問藥,但十年間毫無起色。”
“內功全失!在這等重傷之下還能保下性命,可見尊師當年定然是宗師之上的境界。又能以病弱之軀教出阿泰你這樣的身手,尊師果然深不可測!”林乘墉震驚莫名,對那位素未謀面的前輩越發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