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個非常年邁的老臣出來說道。

“太上皇雖沒有明確表示過自己信佛,可那次的辯論後,臣覺得太上皇應該是獨尊佛教。”

關於這點,李星塵已經知道。

若老頭不信佛絕不可能把新業寺安排的這麼大。

儘管京城內的所有建築都要由朝廷規劃與設計,若不信佛,完全沒有理由搞那麼大,隨便安排在角落哪個小木屋就事兒了。

“佛道二教辯論是怎麼回事?”李星塵問道。

“那是二十幾年前的事情了,這裡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

那是太上皇舉辦過的唯一一次辯論,以佛道來進行爭辯,關於渡己渡人的問題。

佛門說先渡人後渡己,道門的意見恰恰是相反的,要先渡己後渡人。

這一點,兩方爭執了整整一日,最終道門將眾人說的心悅誠服,佛門起跳腳,硬將道門所說歸類為歪魔邪說,讓太上皇對道門中人進行嚴懲。

這一點引起了當時滿朝文武的不滿,太上皇本想借此直接滅了道門,然而遭到滿朝文武的一致反對,覺得佛門荒唐,謬理不通,說不過道門,就想利用太上皇信佛的心理,旁敲側擊的讓他將道門給滅了。

太上皇當時還年輕,確實動過這念頭,但終歸沒有這麼做。

一旦要滅道門的話,勢必會引起麻煩。首先滿朝文武反對是一定的。

後來太上皇就將當時參加辯論的趙德柱給打發到望龍那片當郡守。

畢竟趙德柱除了是個道士,不讓太上皇滿意外。本身的能力以及才學皆是上上。

若不是信仰問題,太上皇恐怕會讓他留在京城當高官。

可惜了,可惜了。”

那位老大臣一邊說一邊搖頭,一臉惋惜的樣子。

定遠侯道,“趙德柱在那裡一定很鬱鬱寡歡吧,所以他的兒子才會對朝廷有怨,才會在望龍縣稅收擷取一大筆差價?想以此掀起民眾的輿論,最後演變為現在的叛亂?“

李星塵不屑的勾起唇角,恐怕不僅如此吧。

若是這場叛亂是有人刻意引導...

現在叛亂僅限於望龍,然而長治、華州等地與望龍連成一線。

叛亂這東西就跟火勢似的,源於一點,卻能灼於一片,一旦放任起來,星星燎原,勢不可擋。

很快大魏內部將戰火連天,造成的結果可想而知。

“都退下吧,宰相留下。”李星塵沉聲道。

眾人心中奇怪無比,小地方的小叛亂,派兵前往鎮壓一下就好,怎麼皇上如此愁眉不展?

難道是怕鎮不住趙德柱那個前道士?

據說皇上前幾天特地跑到佛門去了,難道是在佛門和道門之間做選擇要信仰哪個不成?

一時間,朝臣心裡猜測紛紛,他們哪裡知道李星塵心中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