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路堵死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只要有錢,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同樣得到處跑,而且開始就得跑好。比如飼草,可以根據羊圈大小以及飼養量給與一定的補貼,不管自己打草,還是到川區去買,都給同樣的補貼。明年鼓勵種草,按照種植面積給與補貼。飲水也一樣,根據飼養量給與補貼。所有人家都圈養,暫時可能還沒有那麼大的資金量。但是一兩個隊,甚至三五個隊進行試點,應該能解決。”
“你有把握?”
“有!只要您下決心,我一定會全力支援您。”龍好拍了拍胸脯。
“要擱以前,我是不會相信你的。但是現在,我得信!不說別的,你小子敢闖縣上的接待,還能貸到幾十萬款,必須得信。行,我馬上召開村委會。“許支書磕了磕煙鍋。
“表叔,大夥都收秋呢。”
“收啥秋啊?馬上就要中秋節了,你得給人家送羊肉。不確定造林地塊,不確定哪個隊上賣羊,你咋給人家送啊?”
“表叔,那我?”
“你又不是村上人,在家等訊息。對了,可能有人會找你問情況,到時候你得給人家解釋一下。”
“那行,我也去村上,你們開會,我在小賣部給余余買點吃的。”
許支書騎上摩托車轉了一圈,村委會幾個人全部到了村上。
沒辦法,人家是支書,德高望重。雖然心裡都有些不大情願,但還是選擇了服從。
村委會坐落在一座小山下面。小山不高,山頂只有數十米寬,山根下也不過數百米,長約二里,是座獨立的小山。
山下以前沒有住人。據說不知何年月,不知哪裡逃難過來一位龍姓小夥,在小山根挖了個小窯洞住了下來。於是,這座山就有了名字,叫龍家峁。
後來,這個龍姓小夥娶了當地一位女子,搬到了小山對面山根下居住。但是,這座小山峁的名字卻留了下來,一直叫到現在。
那位龍姓人家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了一個自然村。而且周圍自然村也都有了龍姓,成為村裡主要的姓氏之一。當然了,其他姓氏也互相穿插,大多數自然村都有幾個姓氏,只不過有的姓氏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龍家峁基本位於村子中間。現在除了村部和學校,還有小賣部和衛生所等,算是有了居民。
村部是個不很大的院子,後面挖了三孔窯洞,前面院子裡蓋了三間土坯房。村委會平時在土坯房子裡面辦公,到了冬天就搬進後面的窯洞裡,土炕燒熱了,窯洞裡就暖和了,不用架爐子。
緊靠村子西邊是村小學。在山根下挖下來一塊,後面挖了一些窯洞,前面蓋了兩排房子,四周用土牆圍了起來。圍牆前面平了一塊地,安了兩個籃球架,即是籃球場,也是學生的操場。
村部西邊是村衛生室和小賣部,也是幾間土坯房,年代也很久遠了。
“正在收秋,大夥都很忙。但是沒辦法,事情緊急。誰家的蕎麥要是收不完,我讓兒子過去幫著收。”許支書坐在炕中間,“吧嗒吧嗒”抽著煙鍋。
村部沒有會議室,準確說沒有桌子,也沒那麼多凳子。三間土坯房,支書和村長各佔一間,文書和婦聯佔了一間。如果有桌子,幾個人擠一擠,完全可以騰出一間房子作為會議室。
現在幾個人都坐在老支書的辦公室裡,村長和婦聯坐在靠窗兩把鄉上淘汰下來的老式木製沙發上,文書坐在老支書的也是從鄉上拉回來的舊桌子記錄。
老支書坐在炕上,前面放個小炕桌。那炕桌也是斑斑駁駁,老漆基本掉光了。桌上放個小本本,那是老支書的紀事本。
“許支書,有事您就吩咐,家裡都有人,收秋耽擱不了多少。”村長龍世青抽著紙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