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並未測試(第1/3頁)
章節報錯
“據我所知,目前灌溉用的翻車,是靠人力或者畜力轉動上軸,然後才能帶動龍骨葉板迴圈運轉,將水自下而上帶出河流。”
“而我改良的這個筒車,卻只需要靠水流的驅動就可以讓轉輪運轉。”
“轉輪上的竹筒隨著轉輪運轉時,就會把河裡的水汲取到轉輪頂部,隨後就會自動把水倒入上方的木槽之中。”
“在需要灌溉的時候,我們只需用空心的竹筒將水引到水田即可。”
雲逸擔心莊靜庵聽不明白,於是乾脆直接上前指著圖紙詳細講述了起來。
趙崢等人見狀,也紛紛圍到了莊靜庵的旁邊。
“水流有緩有急,若是這筒車轉動太慢,豈不是還不如翻車的效率高?”
劉庚年到底做了多年的知縣,對於農耕之事還算了解。
所以在聽完雲逸的講述之後,他便發現了筒車的一個弊端。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
“如果安裝筒車的地方水流較緩,我們只需要在筒車上安裝一些木板,增加水流的阻力即可。”
對於劉庚年提出的問題,雲逸幾乎想都沒想便直接給出了答案。
俗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像這種簡單的物理學問題,還真的難不住雲逸。
“那這個曲轅犁又有何特殊之處?”
雖然還沒有見識過筒車的實物,不過劉庚年的心裡卻早已樂開了花。
如果這筒車真如雲逸所說,那他劉庚年的舉薦之功是跑不了了。
“咱們大周王朝現在使用的都是直轅犁,耕地時不但回頭轉彎不夠靈活,而且起土費力,所以效率並不高。”
“而曲轅犁則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
“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
“由於我還增加了犁評和犁建,所以可以很輕鬆的控制犁鏵入土的深淺。”
“有了犁評、犁箭和犁建三者配合,曲轅犁就可以適應深耕或淺耕的不同要求,便於精耕細作。”
“更關鍵的是,由於曲轅犁製作簡單,材料容易得到,使用方法簡單,相信推廣起來也會容易很多。”
雲逸拿著圖紙侃侃而談,卻不知圍觀的學子都快要驚掉了下巴。
這雲逸當真是個讀書人嗎?
為什麼感覺他比那些經驗豐富的老農,還懂得如何耕作呢?
如果筒車和曲轅犁的功效真如雲逸所說。
那今日之後,這臨江縣年輕一輩第一人的名頭,恐怕就要換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