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回到家裡的時候,太陽已經升的老高了。

雲逸先是拿出肥皂美美的洗了個澡,然後又換了一身乾淨衣服。

最後才在沈幼薇期待的眼神中,晃晃悠悠來到了破舊的書桌旁。

這張書桌看起來已經有些年頭了,不但桌面破舊不堪,就連書桌的腿,都被老鼠啃下不少。

雲逸先是清理了桌面上的灰塵,待塵埃落定,這才在書桌前坐了下來。

科舉制度在這個時空,經過上千年的發展,當下已經十分成熟了。

雖然現行的考核體系稱不上有多完美,但相對來說還算比較公平。

大周王朝和前世的封建統治並無兩樣,士農工商依舊等級森嚴。

尋常百姓想要魚躍龍門,唯一打破階層的途徑,就是憑著真本事參加科舉。

雲逸隨手翻看了一下這個時空的四書五經,發現和前世記憶裡的那些並無二致,當下倒是放心不少。

從原主的記憶中,雲逸瞭解到。

大周王朝的縣試,分為正試和附試兩場,一共需要考兩天。

第一天正試,主要考兩項內容,分別是經義填空和試帖詩。

所謂經義填空,就是從四書五經裡面摘抄內容做成填空題,考生只需要把留空的段落補充完整即可。

對於這場考試,雲逸並不怎麼擔心。

畢竟只需要把必考的那幾本書都背熟,想來透過考試應該不成問題。

正試的另外一項是試帖詩。

試帖詩與普通的詩詞略有區別,中心思想是歌功頌德,所以更注重格律而不是文采。

雖然雲逸不會作詩,但從原主的記憶中瞭解到,試帖詩只要不錯韻,基本上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第二天附試,考的是表判。

所謂表判,就是考察學子們對律法的瞭解,以及斷案的能力。

畢竟透過科舉考試的學子,十有八九都是要做官的。

如果連最基本的大周律法都不知道,又怎麼能識人斷案呢?

不過對於縣試來說,是否透過,看的還是第一天的成績,第二天的附試只是作為參考。

當然如果附試考得太差,或者對律法根本一竅不通,那肯定也是無法透過的。

在雲逸看來,想要透過縣試,雖不能說是輕而易舉,但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

可是原主開蒙已有四五年,縣試也參加了三次,愣是一次都沒能透過。

現在想來,劉夫子評價他胸無點墨,志大才疏,還真不是刻意貶低他。

雲逸隨手拿過《論語》翻看了幾頁,發現和前世看過的基本沒什麼差別。

把整本書一目十行的掃了一遍,雲逸雖然發現了幾處差異,不過這些差異對於科舉並沒有什麼影響,於是也就沒有太過關注。